前段时间《龙猫》上线,塾塾也去电影院情怀了一把,电影开场,所有人在认真观影,只有一个大约6、7岁的小男孩在位子上跳来跳去,还时不时大笑或者大叫一声,从开场一直闹了差不多半小时,他的妈妈就在旁边。
后座的小哥有点受不了,拍拍孩子妈妈的肩膀说,能不能稍微管一下您的孩子,太吵了。孩子的妈妈头也没回,说,孩子天生就这样啊!然后继续观影。
之后,孩子离开座位,在电影院里跑来跑去,跑了一会儿,累了,却发现在黑漆漆的电影院里根本看不到妈妈坐在哪里。然后开始扯着嗓子哭着喊妈妈。喊了几声,还没等孩子妈回应,一位大哥冲他吼道:你妈死了!
孩子愣在那里不敢动弹,也不敢哭,这时,孩子的妈妈才从座位上过来,灰溜溜地拉着孩子走了……
在中国的很多家长圈里,有种教育理念简直被捧到了天上,叫释放孩子的天性。
孩子身上所有的特点,都可以归之为天性,无论是好,还是坏,都具有天然的合理性,不可辩驳、不可压制。
一位清华教授愤慨:
中国教育的最大骗局就是快乐教育、学历无用以及释放孩子的天性,这三个骗局,正在一步一步扭曲中国孩子的成长。
孩子没有规则意识
江苏无锡的一家火锅店,客人们都在餐桌旁围坐用餐,只有一个小孩在走道里跑来跑去,从这头跑到那头,又从那头跑到这头。孩子妈妈就坐在座位上悠闲地吃着火锅,既没有制止,更没有责骂,她可能是一定觉得,自己的孩子活泼可爱,根本没有必要管。突然,当孩子跑到一处拐角的时候,恰好撞上了转弯的服务员,服务员的手上还有一锅烤鱼,孩子的额头刚好贴到滚烫的烤鱼锅上,悲剧瞬间发生,孩子多处被烫伤。
事后,孩子的父母在未经过任何鉴定,也没有任何法律程序的情况下,态度嚣张地索取39万赔偿:“钱不钱的不重要,谁家小孩被烫成这样不值39万?”孩子和父母的责任甩得一干二净。
为什么中国的孩子普遍缺乏规则意识?
因为在很多父母眼里,孩子的天性高于规则。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所以可以跑、可以闹,可以肆无忌惮地大声喧哗。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孩子无视规则,也有越来越多的悲剧因此而酿成。
孩子没有敬畏意识
去年,湖南隆回发生了一起杀人事件,一名73岁的老奶奶被人杀死在自家门口,民警立即赶往现场,不到5个小时,案件即被破获:杀人的是名小孩,13岁。
据新闻报道称,案发当天下午,小孩在老奶奶家附近逗留时,被老奶奶责骂了一顿。小孩二话不说,抄起门口的篾刀冲向老奶奶,用尽全身的力气,朝着老人头上就是一刀,老人当场死亡。随后,这名小孩又将老人屋内所有的钱全都搜走,最后逃离现场。这孩子是村里的留守儿童,算是最彻底的放养,没人照顾,更没人管,天性算是得到了最彻底的释放。
最后的结果,以悲剧收场,连最正常的成长都无法完成。
每个孩子的心中都藏着一个恶魔,在没有约束与管教的前提下,无条件的放养、释放,只会让孩子缺乏最基本的敬畏之心。
孩子没有教养
河南郑州一小区,两兄妹正在乘坐电梯,哥哥突发奇想,尝试在电梯内做伸展运动,用力蹬门。没成想电梯门一下子飞了出去,主控制板也被弹出墙壁,要不是有外墙保护,后果不堪设想。更没想到的是,事后熊孩子的妈妈在业主群里转发监控视频,无理取闹:“这电梯是纸做的吗?”“要说物业还得感谢我儿子呢?”简直三观都被颠覆。
这样的熊孩子到处都是,防不胜防。每个熊孩子的背后,一定有无作为的父母。对于孩子的任性和无知,他们选择了闭眼,也选择了放弃作为父母的责任。
最无力的教育:放养
这些年,西方很多教育方法被中国父母捧上了天,孩子要快乐、要自由、要释放他们最完美的天性、要让他们独立自由地成长。
看上去很美,实际却糟糕得透顶。很多父母根本不是“放养”,他们眼中的放养,其实是放弃、是放纵,最后成了犯戒、甚至犯法。
《不平等的童年》写道:
至少在一定范围内,美国精英阶层普遍实行协作培养,大致可以理解为“圈养”,而工人阶级和贫民实行的育儿方式才是顺其自然的成长,也就是我们说的“放养”。
看吧,被捧上天的“放养”,不过是一些西方父母为生活所迫进行的无奈选择罢了,就像大部分的中国人一样,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去教育他们的孩子。
“放养”背后更严峻的现实是:
放养出来的孩子,根本没有实力同精英家庭的孩子相竞争,放养的代价可能是,你将永远失去上升的通道。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
如果你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享不尽它给你带来的利息,如果你养成了坏的习惯,一辈子都在偿还无尽的债务。
其实,任何国家都一样,精英教育从来就不是放养出来的!
不能越过“界”
教育学者丁琳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前段时间,她家里来了一位美国客人——一位三年级的小姑娘。小姑娘很可爱,但同样也像所有同龄小孩子一样,对糖果没有丝毫的抵抗力,吃完第一颗之后,还想要吃第二颗。然后这个金发碧眼的小姑娘问妈妈,“妈妈,我可以再吃一块吗?”妈妈摇了摇头,很明确地说:“不可以。”小姑娘只好平静地接受。
很多人都喜欢讲国外的教育多么自由、多么先进、多么地尊重孩子的意愿,却有意无意忽略掉了,这自由的前面,还有一条清晰可见的边界,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坚决不能做。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自由,但这个自由不是无限制、无规则、无节制的,更不是纵容和无作为。
爱的本质、爱的艺术、爱的表达不仅仅是对孩子“天性的”给予和满足,更不是百般的迁就,还包括给孩子立规矩,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世界秩序,教他明辨是非。
只有孩子从小明白行为的边界,明确不是所有的要求都可以被满足,才能渐渐懂得收敛欲望、克制任性、规范自己的言行。
塾塾的家庭教育小课堂
文中提到的“释放孩子的天性”,让一些家长把孩子捧上天,把释放孩子的“天性”当做必然、当做合法、当做理所应当。
当然,最后的结果是,孩子没长成父母想要的样子,熊、野蛮、没教养、没规矩成了这类孩子的最典型的代名词。
这不是“天性教育”,是错误教育,听出来很刺眼、很扎心,却很现实。
孩子的天性,是有天真,单纯的一面,但其实,人性里还有很多的恶。家长们要懂得进行适当的束缚和引导,才能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文字和个别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