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6.4 晴

一早出门便感受到太阳的温度,还谈不上热,但晨间的凉爽显然已经暂时退去,来日再见...今天的喜鹊儿特别的活跃,飞上飞下,互相追逐着,似扯着嗓门呼喊同伴儿,特别想要一双鸟儿的耳朵,好听懂你们的对话!再次感慨,爱鸟之人肯定有着特别敏锐的听觉系统,至少能听懂不同鸟儿的叫声吧。我嘛,更习惯性地看,由形的观察深入到心的感受和共鸣;这本就是人与人的不同,各有千秋…
昨天睡前孩子很神秘地跟我说:“妈妈,我要跟你讲一件事情,事关国家大事...”哦,我很期待呢…然后,孩子讲了他们昨天道德与法治课上讨论的15岁女孩弑母的事件,我最近也关注了一些报道,当下并未发言只是听孩子讲,与此同时,我用心去体会和感受孩子的真实需求:
1. 对于此事件孩子很震惊,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感觉:这个反应很正常,就连我们看到新闻的那一刻也是如此,同时也会不免反思:我们为人父母该当如何?一种不知当所为的无所适从的反应。
2. 有点点害怕:之前给孩子讲故事到杀戮场面的时候,孩子都让我略过去,不敢听!随着我俩对这个话题的深入(试图去理解母女俩的生活工作学习压力等),孩子最终很安心地上床睡了…
3. 有些担心:“难道她不知道自己这样做会进少管所吗?”很自信地讲娃绝对继承了我们的善良和柔软之心,我还需要说什么呢?我只是说:“所以孩子们有心事有压力一定要说出来,说出来我们吵架打仗都没事...”孩子听了很释然,刚才的害怕或许此刻才化解...
4. 心生渴望未来可期:娃最后说了一句:“所以这样以后父母们肯定就会少给孩子们压力了…”好棒的思考!
是呀,无论是已故的人,还是我们认为的身边的“坏人”,这些人的离去或者存在,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痛”:失去的痛,永远得不到的痛,看不惯不喜欢的痛,愤怒和委屈的痛…在当下,我们感受着这些看不见的痛,除此之外,还能做些什么呢?当哀悼之后,是否可以看到这些“痛”的恩典?15岁女孩的事件,能够带给父母甚至社会怎样的思考?无论是否认真想过,相信这个事情出现的那一刻,已经在每一个人的内心都赋予了一种恩典的种子,只是我们是否让恩典之种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警醒我们的人生,滋养我们的灵魂?会的...
周四早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