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上海很排外!
请问:你凭什么认定上海是座排外的城市呢?
上海,从来都不是上海人的上海!
上海,是中国人的上海,是全世界人民的上海!
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通商,为何只有上海发展成为特大城市?
1843年,上海开埠,不到十年时间,贸易量就超过广州。很大的原因是上海人与广州人对外国人的态度不一样。
很多外国人到上海后写信给家人:上海人的语言和广州人的语言像来自两个国家一样,行为方式也不同。'广州人看到我们,当面吐唾沫、背后扔石头,很不友好。上海人对我们很友好。他们主动跟我们交易,用鸡蛋跟我们换东西。上海人不排外,愿意跟我们合作'。
上海靠近海边,原来的居民大多从事熬盐打渔,文明程度并不高。但北方来的人有很好的文化教育背景,这使得北方来的人在这个社会占有较高的地位,也造成了上海社会对外来人口比较宽容的局面。这是上海社会与众不同的特点。上海人对待“外国”有一种传统,上海人重视生意,他们觉得“和国内外地人做生意”与“和外国人做生意”没多大区别。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前后,清朝旧势力尚未彻底清除,民国新势力尚且稚嫩,军阀当道,政府几近瘫痪,社会无序混乱。上海的租界却如国中之国独享平和,因而在经济、人口等各方面都加快了发展速度。
1919年,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提出“大上海计划”致力于发展上海。孙中山在所著《建国方略》的“实业计划”一节中提出“设世界港于上海”,设想将上海建成东方大港,同时提出一个改造上海商港的方针。
1927年7月,上海被国民政府确定为“特别市”。
开埠后的上海迅速成为亚洲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被称为“十里洋场”、“东方巴黎”、“东方魔都”、“冒险家的乐园”、“远东第一金融中心”。
上海福地之说
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
地理位置:位于太平洋西岸东海之滨,长江出海口。无大的地质灾害,无地震,无海啸,最关键的是虽然地处海边,每次台风过境,均能让台风成功绕开上海。
历史原因:上海早期被西方列强统治,设立租界,建立了火车站并开埠了码头,开通了与世界各国的航线,在当时就迅速成为远东最繁荣的经济金融、商业贸易、文化和航运中心。
由于租界的存在,使得当时上海的核心腹地未被战火所波及,并享有实际独立的地位和充分的国际联系,同时也为上海时至今日的持续繁荣奠定了极为雄厚的基础。
上海的人口变化
上海最显著变化源于五口通商,1843年开埠时,城市人口不过20来万,在全国城市排名12位。
太平天国期间:1855年-1865年 上海人口净增11万。
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孤岛期间,仅4年时间:上海人口净增78万。
解放战争期间,三年左右,上海人口净增208万。
解放后,1949年,上海人口超过546万,已经成为世界第五大城市。
其中85%以上都是从全国各地来的,国内移民中排在第一的是江苏,第二是浙江,然后是福建安徽广东等等。此外还有国际移民,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最多时超过15万人。
1843年以前的上海人主要是籍贯意义。
1843年-1949年上海人绝大部分为来自全国各地的移民,没有主客之分,其特征主要为大城市人,与乡下人相对。
1949年以后,特别是1958年以后到改革开放以前,上海人口由动变静,有人想流进上海,可谓“千难万难难于上青天”。上海人变成那些具有上海城市户籍的人口。
改革开放以后,上海人结构再次发生巨大变化,文化特征亦随之而变。上海人的含义变成了‘有上海户口的人’。
大量的人口涌入造就了上海昔日的繁荣和今天发展的逻辑起点。
支援全国
“输送人才”,技术支援。
1949年以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一共设了156个重大项目,立足东北和内地,没有一项放在上海。
正值抗美援朝时期,故沿海是战争危险地区,重工业要建设到内地。但技术人才还必须要上海输送,导弹原子弹卫星等关键技术都是上海技术人员提供的。
上海为支援这156个项目以及后来的项目,一共向内地支援人才100多万。
1965年-1988年,紧张的国际形势大背景下,上海支援全国三线建设达到150多万人。
经济支援
建国后长期以来,上海的税收曾占全国的1/4,上海搬出的工厂遍布全国。
90年代税收下降,但还是占到全国的1/10。
那时,外地人如果能买到上海凤凰牌或永久牌自行车比现在买一辆宝马神气多了。外地人到上海买肥皂、大白兔奶糖、白砂糖,都是用蛇皮袋子整包整包背到外地送人。
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人才的高地
上海这个地方很特别,它是一个很大的空间,但是只是针对高端人群。也就是说,如果你奋斗到了一定的程度,上海会提供你更多的挑战与机会。
上海,一直以来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赫赫有名的人物,当属上海大班-哈同。早年,他在印度穷困潦倒,1873年,提着一个皮箱流浪到开埠不久的上海滩,第一份工作在沙逊洋行当保安。因为极具投资意识,他赚钱后就开始放贷、淘金,最后房地产发家。他铺筑了闻名全国的南京路,上海滩赫赫有名的四大百货公司都是他的地皮租赁户。哈同精明的头脑和上海独特的商业机遇,造就他远东第一大富豪的头衔。
中国近代文化历史上,上海成就了很多文人墨客,它是改写中国近代文化的重要舞台。
胡适(安徽绩溪人)
1904年,13岁的胡适从绩溪来到上海求学。
1910年,成为第二批庚款留学生之一去往美国继续深造,回国后成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是新文化运动创始人。
蔡元培(浙江山阴人)
1901年,34岁的蔡元培,到上海代理澄衷学堂(现上海市澄衷高级中学)校长,即为首任校长。
1902年,蔡元培同蒋智由等人在上海创办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创立爱国学社、爱国女学,曾被推为总理。
1904年,他在上海组织建立了光复会。
傅雷(原江苏省南汇县人)
1920年(12岁)考入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今南洋模范中学),次年考入上海徐汇公学,就此在上海就读深造然后留学法国。
1931年,傅雷巴黎回国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现南京艺术学院), 任校办公室主任,兼教美术史及法文,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文化的中心,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上海古来就是文采风流、人才荟萃之地。有的本人就是上海人,更有大量的是在上海寓居,他们对发展上海文化事业作出过重大贡献。
上海与国家和其他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
上海是近代中国工业的发源地,无论是轮船招商局代表的洋务运动,还是商务印书局代表的民族工业,都离不开上海的哺育。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洋务企业-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又称作上海机器局,是清朝洋务运动中成立的近代军事工业生产机构,为晚清中国最重要的军工厂,同时也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军火工厂。
上海也见证了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历程,1872年第一批留美幼童于由上海出发,从此开始了他们长达十五年的留学生涯。
上海汇聚了多种先进思想: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最初的是《青年杂志》).
1919年6月初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移动到了上海.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37-1941年二战期间,犹太人遭到历史上灭绝人寰的大屠杀,当所有的国家关闭了犹太人生存的大门,唯有上海无条件接纳他们。3万名犹太人从日本过境,其中2万5千人选择留在上海。对很多犹太人来说,上海是他们的第二故乡。
1919年,朝鲜半岛被日本占领后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上海成立的一个流亡政府,被称为“韩国民族独立运动的圣殿”,中韩建交以来所有韩国总统必然莅临朝圣。朝鲜开国领导人金日成曾是民族独立运动领袖人物之一,纪念馆里至今保留了当时他的照片。
开放和包容是上海这个移民城市的特点。
有开放和移民,就会造成上海文化很积极的一面。各地的人也带来了各地的文化,各种文化抱成小团,这使得上海的文化变得很多元,多元的东西能够促进城市文化的繁荣,不同的文化对提升上海人的文明程度很有帮助。今天的上海在全国之所以有这样的地位,这和上海的人口结构,上海的传统有很大的关联。
上海房价和生活成本居高不下的今天,人类渴望价值实现的本性促使中国各地的各阶层人等,以冲破篱藩的勇气来到上海,为恢复这座城市昔日的光荣与梦想而奋斗。
外来移民以其自身的多元性和彻底性,为海派文化的新一轮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上海,不是你我的上海;上海,是大家的上海!
只要你有能力,上海时刻敞开她的胸怀!
资料来源《上海传奇》《上海女人》《老话上海法租界》《寻找上海》《上海大班哈同外传》
-全文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