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参加扬州品鉴论坛讲座,是听北大教授曹文轩主讲的。曹文轩是个儿童作家,著有《草房子》、《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等小说。他认为提倡文学有七个理由。我把它整理出来供感兴趣的朋友看一下,共同学习。
理由一:文学确立道义观。文学培养道义。他认为文学有利于人性感召和进化。没有文学,人类还处在愚昧和纷扰之中。因为固有的人性,没有那么可爱与美好。
我们人类必须讲道义,无私、真实、同情弱者、反对强权、尊重个性。随着历史颠覆、阶级变化,时有反复。文学与哲学是互相共存的。徐志摩、罗曼罗兰、泰戈尔、罗素等,凭着爱的力量,扫除激荡恶性的疯狂。粱启超谈到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量"
如今人类在道义方面每况愈下。现代化的生活,人们更在意物质,不注重精神。从前的社会知道尊敬思想者,现在世风日下,文学的力量也许不如从前,然而意义越发重大,文学帮助我们保持对道义的神圣和意志。将庄严的道义输入文字。
文学与道德说教绝非一样,整个文学作品的基石,精神溶解于每一个文字之中,不强迫,凡文学,必道义之为夲。
理由二:文学营造审美的境界。一个完善的人,境界由人创造,认识到审美价值存在。文学帮助人类具有审美经验,提高审美境界。
文学讲究情调的元素,人类变成具有情调的人类,文学让人变成情调人生,具有精神上的享受。有不可言说的妙处。
文字描写的恬淡、柔和等,文学帮助人类培养情调,用最简单的文字情调收入灵魂。文学有力量、有思想,文学美的力量绝不亚于知识和思想的力量。
《战争与和平》里,战争惨败,安德烈受伤,万念俱灰,俄国被法占领,理想破裂,只有一个信念,“死”,可是在老百姓的救治下又康复了。这不是政治制度的概念,究竟什么力量拯救了他,是人性的美感动了他。通过文学的形式展现。
天地之大美一庄子说,思想变为常识,美永不衰老,感动会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这就是美的力量的永恒性。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人川端康成,他与美的邂逅,一辈子用文学知识,眼里寻觅销魂的美,飘然于世俗之上。东山魁一对川端的一生做了评价,他是美的探知者。美是喜悦。
文学一一用文字发现美,人类每时每刻发现美,对烦闷的生话有了美感。如果没有文学,人类一定在平庸中爬行。
他谈到:现在的教育,认为支撑国家大厦的,不是教育培养的精英。教育不是平面的,单向的。教育应该是包含审美教育及德、智、体等三大教育。
审美教育是当今的责任。而现在,审美教育和蔡元培当时最初提出的教育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想用审美教育弥补意识的缺失。比如图画课、音乐课等,但还远远不够,语文教育跟不上。
最严重的审美缺失问题,比如建筑。认为现在这一段的建筑历史将来不会被高看的。他问:和谐吗?有审美吗?"难看"。
有一次,他走在浙江乡村公路上,看到一条路,路两侧,一侧是废弃的老房子,另一侧是现在的建筑,那建筑,让他以为进入了穆斯林地区。他认为还是老房子有弧度,老建筑有味道。但是现在的农民觉得不好看。
他有一年去北欧,看到农村用各种彩色颜料装饰墙面,好似进入童话世界,他拍了800多张照片。为什么童活作家多出现在北欧,他似乎明白了。
中国中小城市的厕所,里面贴的多是长条白色瓷砖,色彩很单一。家庭装修,把空间分割,最大空间留给客厅、卧室。而卧室是酿造温馨氛围的房间,巨大空间很难形成温馨感。中国农村的房子,必须有专门的机构管理,统一规划才好。
审美能力的破坏,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服装的乱搭配,不知道颜色的搭配,所以说都是美学概念的缺失。比如北京的夏天,很多女孩穿起短裤,一些成年大妈也穿起短裤,可有些人应该对自己的腿进行评估,看是否适合穿。
所以,我们值得全面反思,要进行美的概念的教育,他对语文老师们说:你们弥补中国文学的最大功能就是审美功能,要更加弥补文学教育。
理由三:文学培育悲悯情怀。思想、知识、审美、情感等教育都是教育,文学是情感的产物。对文学的阅读,就是寻觅感动。文学是满足人们情感需要的精神形式。《红楼梦》中有一段感动人的场景。元春从宫里回来,在人群里发现少了宝玉,后来差人把宝玉找回来,她把宝玉搂在怀里,说:“又长高了好些”
令人感动的文章,是做了无数的设计。很多古典现代文学是具有悲悯情怀的,人类社会的滚动发展损伤了许多,激情、热情、同情,无论社会还是人,都加深了冷漠色彩。不仅态度,还是人类心理,孤独达到了双重层面,新新人类受到人类学家的普遍担忧。
今天,许多小孩没有实施高尚行为的冲动。我们那个时候有雷锋等。现代化进程的好处付出了巨大代价,文学有责任在实际上而不是在理论上做一些挽救性的工作。我们目睹了现代形态的文学,没有悲悯,只有冷漠、无望。
电影《廊桥遗梦》、《泰坦尼克号》,让人类直接体会到悲悯。文学为人类存在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包含最重要因素就是悲悯情怀。我们没有理由否定美学,人类历史往前运行的时候,情感起到巨大的作用。
古老的命题,称得上古老,同时是永恒的问题,而悲悯情调正在被废弃。《呼兰河传》、《边城》、《卖火柴的小女孩》等,阅读让我们成为悲悯情的人。
理由四:文学帮助输入历史。我写《青铜葵花》、《小野父子去哪了》能帮助我记忆历史。有些名著以书写个人经验的历史,《红楼梦》是写曹雪芹个人生活的。
理由五:文学激发想像潜能。“无中生有”是褒义词呢,还是贬义词。我认为从文学角度来讲是褒义词。大千世界,看到的和听到的,是很丰富的。用哲学的话讲,客观存在。中国古代的话讲有丰富的想像力,写作文本领就要无中生有。
作家,要做到你指什么我写什么。现在我写关于"羽毛"的故事:地上有一根羽毛,不知道在地上呆了多久,无人关注。男孩女孩捡起来看了看丢在地上的问:“羽毛是属于哪只鸟儿的?”,羽毛去问很多动物,都说不是。一只鸟把它带着飞上天去问,它问天上的老鹰等都说不是,问了很多鸟都说不是,后来落到地上没有力气问了,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欢快地跑来,母鸡的身上缺一只羽毛。
理由六:文学锻炼说事的能力。也是指情商。我们很在意说理,不在意说事。现在的教育都是培养说理的能力。有很多年轻人去应聘,说事的能力不行。说事的能力,是个人必备的能力。只会说理,不会说事,是一个无用的人。说事创造了文学,文学培养说事的能力,事和理具有同等的意义。
阅读文学作品是对母语的熏陶,是必不可少的行为。汉语在叙事时显得最充分,抑扬顿挫,文学和哲学没有分工,哲学是说理,文学是说事。阅读文学作品无形中培养说事。
理由七:文学提升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探索真理是无效的,如果不将语言搞定。米兰昆德拉《生命无法承受之轻》,世界上包括战争,文学作品里都要用文字来描述。语言文字能力是一个健全的人的基本能力。
作者简介:冬日茉莉,来自历史文化古城江苏镇江,爱好读书、写作,喜爱旗袍。喜欢穿街,走巷,去寻觅古人的遗迹,记录点滴感悟。微信号:TSL1771。
(齐悦梦想社群2营1班学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