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除了本职工作以外还有一个做咨询的活。
当然是挂在某个平台之上,最近平台在疯狂吸引大家去报名他们组织的心理咨询的证书考试。
但是国家的二级心理咨询师早在几年前就已经不在组织考试发证书了,这种证书都是通过某些团体机构发布的,其含金量肯定是不高,而且考核极为简单,就是刷题通过考试就可以。而且其考核都是远程的,在某些中介的介绍当中称,可以发送答案。
实在难以想象这种机构出来的人是否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
以下出自光明网的节选。
刷刷课时,几个月就可以拿到的所谓“从业资格证”,其“含水量”是不言而喻的。如今,随着工作和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人们对心理咨询的需求也逐步增加。因而,心理咨询相关的行业乱象亟待受到重视。
要深刻认识到,这些随意拿证的“三无心理咨询师”危害深重。问题不只局限在资质造假、坑骗钱财上,更在于“学成”后的咨询师,可能既没有专业知识,又无法确保职业素养。而那些去咨询的心理患者,好不容易踏出自救第一步,如果遇到这类咨询师,得不到帮助还好说,万一被耽误治疗或者错误引导,患者可能二次受伤,后果可怕。
心理咨询现在是非准入行业,为什么还有很多人被误导呢?这也说明相关政策宣传不到位,常识还未得到普及,这个信息差也被一些培训机构利用了。
有数据显示,我国经营范围含心理咨询的企业已经超过16万家,但目前在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准入、职业培训、执业资质、从业伦理规范等方面,还没有明确的国家层面的统一标准,也缺乏行业协会的管理。没有标准和规范,管理就难以下手。
只有填补了心理医师人才缺口,变“卖方市场”为“买方市场”,良币才能驱逐劣币,那些“伪心理咨询师”才会自行淘汰。
从个人的角度来讲,当自己或者家人出现了心理问题,还是先去正规医院咨询、治疗较为妥当。在此过程中,要注意辨别相关资质和相关医师的证件,必要的时候,可以直接向所在地的卫健部门咨询,在确认对方靠谱的基础上再进行缴费和治疗。
其实从个人角度讲,如果不存在什么心理问题需要咨询的话,这个事本身对我们个人影响不大。
但是从一个从业者角度出发,或者一个需要心理咨询服务的角度出发,这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弊端。
一方面大量劣币通过低门槛低收费冲击这个行业,造成良币背驱逐。另一方面需要咨询的人在不合格的不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帮助”下,究竟会造成什么不良的影响,不得而知。
其实,正规三甲医疗单位心理专业从业者,尤其是那些有正规教育的从业者一般要经历上千个咨询案例的基础经过考核才能从业,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刷题考试,甚至私下给答案。
所以,刷题通过的心理咨询师,实在是害人害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