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那会总觉得有情思温饱,恋爱的时候对方的一个小小的举动都能让自己感到:他是在乎我的,他是我这辈子的追求。
而走进婚姻就不是两个人的事情了,而是两个家庭、甚至两个家族的事情。
如果没有经济支撑的家庭,再好的感情能维持多久呢?
而那些看起来感情平淡,而经济基础牢固的家庭往往更能走到最后。
01
袁丽是父母的独生女儿,她不但享受到了父母所有的爱,还享受到了家庭的所有资源。袁丽不但长得清秀,而且学习上也特别上进,小学、初中、高中几乎不让父母操心,大学毕业后又回到父母身边在医院里当了一名化验员。
工作好,家境好,人又长得秀丽,自然得到男同事们的喜欢,追求袁丽的男同事好几个呢,而袁丽只对从甘肃来的志愿者郝军情有独钟。
父母得知女儿喜欢那个志愿者小伙,家里又是农村的,心里又诸多担忧,内心里希望女儿找个本地小伙。
可是袁丽却为郝军辩解:“他虽然家在农村,可是他阳光、上进,对我也好,你们就是势利眼。”
无奈之下,妈妈告诉女儿:“哪天把小伙子带回来我们看看。”
第一次上门,郝军落落大方,不卑不亢,言谈中说了自己家的情况:“我们家在陇西,父母都在家务农,下面还有一个读高中的妹妹,成绩还不错……”
只是家境差一点,袁丽父母尊重女儿的选择,认可了郝军。
双方父母见面时,郝军父母提前一天从老家赶过来,还带了一些家乡特产,刚开始姿态就放得很低:“我们家条件就那样,供儿子上完大学几乎花光了积蓄,他妹妹还在上学,婚房我们拿不出来钱……”
对方的态度让袁丽父母不好再说什么,只得拿出态度:“那就我们来解决住房吧!要不然和我们一起住,或者我们把老房子重新装修一下给孩子们住。”
“真的麻烦你们了。”郝军妈妈边说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红包,“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数不上是彩礼,我们真的抱歉。”
郝军爸爸也附和:“我们没有能耐,让孩子们受委屈了。”
郝军父母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袁丽父母还能说什么?
婚礼是在袁丽家这边举行的,然后到郝军家摆了酒,生活就步入了正规。平时小两口住在自己家里,周末、节假日袁丽和郝军就回到父母这里。除了好吃好喝地招待,临走的时候,袁丽爸妈还把水果、包子、冻好的饺子给女儿、女婿带回去,早晨方便一点。
郝军的妹妹考上大学的时候,郝军就和袁丽商量:“我家条件不好,咱们就给妹妹换个手机,再添一台电脑吧!”
虽然袁丽有点心疼,可是咬牙答应了,花了8千元,郝军一个月的工资没有了。
这边日子刚刚安稳下来,郝军的父亲又病倒了——患了脑梗!
抢救过来后,行动不方便,母亲一个人照顾困难,而且老家住平房,生活起居更不方便。
郝军心疼父母,只好央求袁丽:“我离家远,我妈一个人照顾我爸困难,老家条件也不好,我想把他们接过来,等我爸恢复后再送回老家。”
老公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袁丽还能说什么?
公婆接过来后,小两居住四个人显得拥挤起来,好在平时上班,周末袁丽回自己家看望爸妈,和公婆的交集并不多,还算相安无事。
事情的导火索发生在春节期间,郝军妹妹放假后也只能来到这里,郝军不忍心妹妹住在客厅,自己主动提出睡客厅,让妹妹和袁丽住在主卧里。
这算什么事?袁丽感觉在这个家里自己成了外人,公婆说一口家乡话,郝军和妹妹也用家乡话接话茬。
除夕晚上,袁丽和郝军商量:“这两天我去妈妈家,你们几个在家过年吧!”
“这样不好吧?既然我爸妈在这里,哪有不和公婆在一起过年的道理?”郝军有点不可思议。
“那我爸妈怎么办?”袁丽也有点不高兴。
“明天上午我陪着你回去给爸妈拜年。”郝军说得非常轻松。
袁丽别别扭扭过了个除夕。
寒假还没有过完,妹妹就要提前返回学校,可能她也觉得不方便,给袁丽告别:“嫂子,我想早点回学校去。”
自然,除了路费,还得给生活费。
而郝军父亲的身体康复效果并不好,只能扶住东西站起来,看得袁丽心里着急。
郝军那点工资,既要供妹妹上学,又要给父亲买药,还要负担父母的生活,每个月所剩无几。
第二学期开学时,妹妹的学费自然还是郝军负担。
袁丽算了一笔账,结婚一年,郝军的收入全部奉献给了他家里,郝军和袁丽两个人的开销一直是袁丽在负担。
本打算两个人攒点钱重新买一套新房居住,看起来遥遥无期。
现在还没有孩子,他们家那个无底洞永远也填不满,袁丽忍不住给郝军抱怨:“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刚开始郝军还对袁丽抱歉,后来索性怼回去:“没结婚之前你就知道我们家的条件,现在是什么意思?”
久而久之,小夫妻之间的那点感情在争吵中消失殆尽了。
02
尕军曾经是一名军人,为了那张红本本一直在部队待了好几年,复员回到本地政府部门工作时也有朋友给介绍女朋友,但是一直没有遇到合适的,尕军潜意识里也想找个工作相对差不多的。
后来同事给他介绍了对面学校的方老师,这些年方老师挑挑拣拣没有遇到合适的,转眼就成了大龄青年。两个人彼此觉得各方面条件都比较般配,就奔着结婚谈恋爱的,一年后就进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尕军负担家里的生活开销,方老师负担两个人的穿衣问题。
儿子出生后,尕军父母帮带,牛奶什么的父母承担,养孩子开销也没有多大的压力。
没有几年,他们拿出积蓄在市里按揭了一套商品房,方老师的公积金还房贷,对生活几乎没有压力,假期或者出差住起来也比较方便。
哪有舌头和牙齿不打架的?他们两个也经常磕磕碰碰的,但从来没有谁提出过离婚,是离不起!
儿子考上重点高中那会,尕军享受到政策性退休,就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子,方老师主动申请借调到市里的民族中学教课,虽然辛苦但每天能陪着儿子。
尕军呢?乐意做称职的煮夫,负责一家三口的伙食问题。
儿子考上大学后,方老师回到原来的学校工作,寒暑假里,一家三口就在附近走走看看。
目前儿子毕业后留在外地发展,方老师终于熬到了退休。
这些年的存款加上公积金结余,给儿子在外地买房,起码按揭不成问题。
这不,刚刚办完所有的退休手续,尕军和方老师就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自由行,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撑谁敢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