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天赋异禀,擅长戏剧创作,精于艺术构思。
四大文学体裁中,散文的本质是揭示人生哲理,因其风格多样、品类丰富,所以难度最低;诗歌的本质是抒发内在情感,因其感情饱满、想象丰奇、篇幅短小,所以难度较低;小说的本质是塑造人物,因其内容丰实、人物立体、意蕴深远,难度较高;戏剧的本质是表现矛盾冲突,因其时空集中、冲突强烈、结构严妙,所以难度最高,所以雨果、歌德等天才全能作家一般的写作顺序都是:先写散文,再写诗歌,进写小说,后写戏剧。
一般而言,能写戏剧的作家,肯定也能写小说;能写小说的作家,不一定能写戏剧:戏剧对作品结构严谨性和巧妙性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
但是,全能作家中也有先写散文,再写诗歌,进写戏剧,后写小说的,杜鹏程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
杜鹏程在1949年创作《保卫延安》之前不仅已经发表了几十万字的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散文作品,而且创作了多部诗歌和戏剧相结合的秧歌剧和歌剧——尤其是完成于1948年的歌剧《宿营》,不仅被当时西北战线上的许多文工团经常盛情上演,而且还被延安著名刊物《群众文艺》正发表,继而又由西北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了单行本。
《宿营》这部歌剧的上演、发表和出版,不仅如同强心针一般极大地激发和增强了杜鹏程从事文学创作的勇气、信心和力量,而且突出展示了杜鹏程天赋异禀、精于艺术构思,这一点为创作长篇小说《保卫延安》奠定了核心基础。
作家创作文学作品,正如工匠建造房屋,如果没有创设好严谨而巧妙的结构,一切美好的愿景、丰富的意蕴、隽永的韵味都无从谈及。
杜鹏程,作为当代文学史上大规模正面描写革命战争的拓荒者,在《宿营》歌剧创作经验——尤其是艺术构思的磨砺与积淀之下,再加上或许是受故乡勇闯群山、穿越群山、贯缀群山一路东流的黄河的启迪,或许是受延安上空照射云朵、穿透云朵、串连云朵千古东升的太阳的启发,灵感天来,妙手偶得,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个小连队——周大勇连队参加青化砭伏击战、蟠龙镇攻坚战、长城线突围战、沙家店歼灭战、九里山阻战等著名战役为主线,以李振德老人为代表的人民群众在战争年代的苦难遭遇和同人民军队的血肉关系、敌军营垒由强到弱和由胜到败的溃灭过程为两条副线,三线交错,主次分明,有条不紊,高度艺术化地再现、展现、突现了1947年延安保卫战艰苦卓绝、波诡云谲、惊天动地的巨大规模、战斗历程和历史画卷,塑造了彭德怀、周大勇、王老虎、李江国等星光璀璨的英雄群像,揭示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决定革命战争胜利的伟大主旨,成就了一部表现英雄、赞美英雄、致敬英雄的英雄史诗。
这种主线分明、三线交织宏大严妙的艺术构思,在当时中国长篇小说创作中首开先河,真可谓独出心裁、自我作古,令人叹为观止,迪人创新奋进!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