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想法书后感
“和氏献玉”给我们什么深刻的启示?

“和氏献玉”给我们什么深刻的启示?

作者: 郭三满 | 来源:发表于2017-11-26 20:17 被阅读15次

    和氏献玉,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历来被人们读得热血沸腾,大加赞叹和氏坚持真理而置生死于度外的精神、忠诚执着而再三献玉的坚韧。也有人读得理智客观,和氏虽然怀抱的是真玉,但他自己应先开凿展示才对。另外,作为领导的君王也应该慧眼识人,等等。总体而言,绝大部分的人对和氏是同情肯定的,甚至是赞赏推崇的。

    当我再三细读这个故事,联系历来众多同调的读后感,倒是让我有点毛骨悚然的感觉!大家本来可以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一些深刻的领悟而脱离痛苦,没想到很多人囿于前人之述,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思考,又掉到痛苦的渊源里去了,令我唏嘘不已。

    这个故事来自《韩非子和氏第十三》,原文如下: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韩非子因自己的政治主张不为君王采纳反遭排斥,而讲这个故事作为隐喻。其大意是:楚人和氏把未雕琢的玉璞两度献给两位楚王,因为都被专业的玉人鉴定为普通石头,而先后被砍掉左右脚。和氏因为宝玉被说成石头,忠诚的人被当成骗子而伤心痛哭不已,三日三夜泪尽泣血。后来楚文王知道原委后,命人开其璞,终于得到了宝玉,并命名为“和氏璧”。

    我们可以从这个故事悟出一个什么道理呢?就是受“想证明自己”的心驱使而行事,是要付出代价的。

    什么是“想证明自己”的心?其实,每一件事的起因都可以追溯到事主的想法上,也就是事主的心是事件的初因。还有,人总是以一定的身份、职位和能力状况来做事的。所谓的“在其位谋其政”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一个人以不合适的身份、职位,以及不相应的能力做事时,就可以看出他有“想证明自己”的心。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做事,其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甚至是要付出惨痛的代价的。

    大家都没有注意到:和氏只是普通的“楚人”而已,并不是具有职业身份的专业“玉人”!和氏三次献玉,文中三次提到了“玉人”!这说明什么?其一,“玉”是当时贵重的东西,有相关的成熟的行业、产业。其二,相玉、理玉是一门较难的专业技术,从业的人得有官方认证的执业资格。

    和氏没有专业的职份却做着需要专业水准的事。或许他有眼光、有能力,但是,在有职位的专业人士面前,他不专业,而且有国君在场的情况下,玉人更容易感受到他的威胁,所以他屡屡受到玉人的轻视和否定就不足为怪了;而在官威面前,他可能是骗子,因为他的做法不合常规,他超过玉人这个专业鉴定门槛,而直接来到国君的面前。尽管如此,前两个楚王还是按常规请来了玉人给予鉴定。国君当然听从专业人士的,当结论相反时,相应地就怀疑和氏的用心了。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不在其职而谋其事的和氏,前两次献玉就付出了被砍足的代价。第三个楚王听知和氏的事后,依然按常规请来了玉人处理他的玉。所以,三个国君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什么过失;就是同业相轻的玉人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反而是,坚定献玉的和氏要检视和反省“想证明自己”的心,因为这才是酿成他被伤害、承受痛苦的根源!

    那么,和氏想证明自己什么呢?按他的话来说,有两个:一是“宝玉而题之以石”,二是“贞士而名之以诳”。当和氏拿到璞玉的时候,他当然很高兴,就急切地跨过玉人直接把它献给楚王,就想证明自己是识玉的、是忠于国君的。由于他没有合适的身份和不按常规行事,在第一次献玉时就被砍掉了左足。这时,肉体剧痛、内心悲伤的和氏在心里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想证明自己”的心没有退却,反而更加重了。从而导致他持续、勇猛地献玉,就算付出巨大代价也在所不惜。

    进而,“想证明自己”的心又来自哪里呢?想证明自己的人,其内心的感觉是匮乏的,而不是丰足的,需要外物的填补予以满足;自我的价值感是虚弱的,不是强大的,需要外在权威的肯定予以彰显。而这样的心灵状态又来自哪里呢?来自于强烈的欲望!

    或许,有人会说:和氏“想证明自己”的识玉和忠君,他就是有这个能力和这份心嘛,没有错啊。是的,在这个层面他的感觉没有错。但是,如果他的“识玉”被证明之后,他会得到什么?他会得到巨大的财富;如果他的“忠君”被证明之后,他会得到什么?他会得到无尚的荣誉。所以,和氏“想证明自己”的背后是他匮乏的心和无价值感在推动着,强烈的欲望逼迫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却不予反省,反而让自己陷在巨大的悲愤情绪之中。如果和氏是职业玉人,基于其职份和能力,他做了该做的而发生类似的遭遇,那时具体情形具体分析,才或许有称道的地方。

    和氏不懂得反省自己也就罢了,虽然我们可以同情他的遭遇,却不能认同他的疯狂举动,不能赞赏、推崇他的精神。我们要读懂这个故事的深刻内涵,要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第一,清楚人痛苦的部分原因来自于“想证明自己”的心,还知道它又来自于自己内心匮乏、自我价值感缺失,进而是欲望在作祟。

    我们想想自己,也看看身边的人,是不是:得不到别人的承认就痛苦?得不到别人的肯定就悲伤?得不到别人的表扬就记恨?得不到别人的同情就失落?是的!为什么?因为我们需要别人的认同和支持。又为什么?因为我们内心匮乏,自我价值感薄弱,甚至是缺失。带着这些负面情绪,我们就去勇猛地证明自己是对的,而别人是错的,到头来疲惫不堪,甚至代价惨重。

    现在看到了,我们就可以断除痛苦的根源了。“玉璞”,就是未清理、未雕琢的玉。它就显一个“金玉其内”的相,何苦去把暴露出来呢?这让我想到《道德经》的一句话,就是“圣人披褐怀玉”。它的意思是:圣人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美玉。当然,老子说这句话是要我们象圣人那样,有真正内在价值也不刻意显露、宣扬、表现自己!虽简朴于外,而金玉其内,还要去证明什么呢?就算是凡夫俗子,只要不起过分的欲望,不依傍外物,不依靠外力,内心丰足强大,依然能过上幸福自在的生活。

    第二,明确做事的依据是自己的身份、职位和能力。如果不以此为依据,特别是超出了这些因素而做事,往往会出现一些偏差错乱,导致事情失败和自己付出代价。

    现在,很多人都有身心疲累、压力沉重的感觉,可以仔细地想一想,是不是做了超过自己身份、职位和能力的事?比如,明明只是家里兄弟姐妹最小的一个,却要独自承担家庭的重任,长此以往,可能会拖垮自己的身体;明明是已经全力以赴,虽是大哥却不满自己对家庭的付出,从而让自己时常处在自责内疚的心灵状态中;明明不是老师职位的妈妈,却要过度介入孩子读书学习的事,从而制造出一个厌学和叛逆的孩子。等等。当我们能看到这些事情错误之所在,我们就解脱了;当回归本位和接纳自己时,我们就轻松了,事情就好办多了。

    第三,懂得坚持真理的真谛。如果一个人在强烈的想证明的心的驱使下,只在乎别人的看法,图望得到别人的承认、肯定,不在乎自己的身体,甚至不惜付出惨重的代价,这并不值得赞扬和推崇!因为他的心死了,连自己的身体和生命都不爱惜,还谈什么坚持真理?!当我们热爱真理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就会得到爱护,生命就会得到珍爱!我们不必糟蹋自己的身体来成全别人的眼光,更不必以生命的代价来换取所谓的真理!

    古老的故事,给了我们崭新的启示和深刻的领悟。借着这次重读,也检视一下当下正做着某事的自己:想要证明什么吗?如有,为什么要证明呢?想证明给谁看呢?为了这个证明,把身体累垮了,生命活力减弱了,这样做值得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和氏献玉”给我们什么深刻的启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irl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