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百钻公会小说粤港澳青年作家创作学会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台湾金门文化巡礼(一)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台湾金门文化巡礼(一)

作者: 山色归读小助理 | 来源:发表于2019-07-11 17:22 被阅读6次

    作者:罗时汉 侵权必究,授权转载见文尾。

    1

    给金门人民省下一点淡水吧!这是我在厦门旅店说的一句动情之语。

    ——把衣服在厦门洗了,别指望到金门去洗,那里恐怕只有海水。

    其实金门和厦门同为岛屿,面积差不多,人口为1比80,怎么可能比厦门更缺水呢?

    这是我的无知。

    我对金门的无知还停留在“万炮轰金门”的场景中。

    “台湾海峡浪滔滔,掀起十二级大风暴! 开炮,向台湾海峡开炮!开炮,向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开炮!……”在北风呼呼的小学教室里,我曾经扯着嗓子朗诵这首政治抒情诗。

    1958年8月23日黄昏,福建前线部队向金门发起大规模炮击,实施两个多小时,发射炮弹2.92万发,毙伤国民党军600余人,击伤大型货轮1艘。从此,金门炮战,断断续续持续到1978年。

    二十年间,炮弹与孤鹜齐飞,血水共长天一色。

    为什么要炮轰金门?金门被炸成什么样子?一直是我心中的悬念。

    有一幅宣传画也让小时候的我刻骨铭心:棕榈树下,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女孩眼泪汪汪地说,解放军叔叔快来解放我们吧!

    2010年“双十节”后赴台湾,我不仅认识了一个资源丰富、海天秀美的宝岛,还认识了一个人民幸福、社会安宁的地区。我以记者身份出入圆山饭店,发出我退休前的最后一篇新闻报道。回来后在自媒体上发出长博文:想说爱你不容易——民国百年话台湾。文尾是:“在辛亥革命百年之际,让我热切地拥抱跟我一样多灾多难的同胞,拥抱中国。

    感谢台湾!”

    美中不足的是,上次匆匆路过金门,只在莒光楼合过影。那时方知,金门盛产炮弹做的菜刀,铸剑为犁,化干戈为玉帛。还感同身受在上船下船之间,两岸船员的素质态度便立见高下,毕竟处于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制度。

    时隔多年重来,金门,透过菜刀的寒光,穿过高粱酒的微醺,我能看到什么?将引起怎样的思索?

    把一瓶矿泉水带上,居然没通过厦门这边的安检。

    心中蹿起无名火。 

    2

    大海那边是敌占区。

    让我惊讶的是,金门并非只剩下弹壳和碉堡。

    首先参观的山后中堡“金门民俗文化村”令人震撼。这里是王氏家族的聚落,由16座二落大厝及海珠堂(私塾)、王氏宗祠组成,总称山后十八间。宋末元初以降,山后上堡和下堡各属王氏及梁氏垦殖聚落。而中堡由侨居日本经商致富的王氏兄弟于清光绪年间兴建,历时25年建成。江南名师规划,木石多远至漳州、泉州甚至江西选购,从庭院楼阁的设置到主梁雕画的取材,泥塑、彩绘、砖雕、交趾,处处显示闽南文化的特色。

    红色砖瓦,马背燕尾似屋脊,既整洁又精致,蓝天白云之下,有种海市蜃楼的感觉。

    小小金门,大有文章。我问导游小孙,它们有没有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回答是,尚没有。难得的是,这些房屋大多有原主人居住,也就是说,家族世代繁衍没有中断。

    想想大陆农村,遭受“新农村建设”式的折腾,还能找到几处这样完整的古村呢,还能找到多少原住民呢?

    看来,有一种摧毁力比炮弹更可怕。

    大金门呈蝴蝶形,又称哑铃形,全岛五镇一乡,有100多个自然村。它们中以厝命名的有林厝、谢厝、欧厝、吴厝、珩厝、吕厝、何厝、黄厝,等等,听到这些村名,像看到繁体字一样亲切。

    “厝”,音错,有安置之意。金门话属闽南语系,还保留有汉晋时期和唐宋时代的韵语。据清代《金门志》记载,晋代“五胡乱华”中原兵乱,共有苏、陈、吴、蔡、吕、颜六姓家族因避祸而移居金门。唐朝贞元十九年(803年),朝廷在泉州设置五个牧马场,浯洲为其中之一,陈渊任牧马监,此为金门岛设置行政机构之始。蔡、许、翁、李、张、黄、王、吕、刘、洪、林、萧十二姓随陈渊入岛开垦,陈渊因此被尊为“开浯恩主”。

    金门现有居民的组成概分五种,一是乱世遗民,二是泉州的世家大族,三是邻近都邑的商贾渔民,四是历代戍守金门的军人,五是赘婿谪配而来的。居民的社会型态,大都是聚落式,且多是举族前来垦拓的单一姓氏聚落,家族观念十分浓厚。

    岛上生息着这些姓氏的后裔,遗留明清以来的家族聚落,相应有宗祠、家庙、私塾、古墓等,还有坐落在村外的风狮爷。《金门观光简介》叁文化景观曰:金门开发早于台澎,从明清时期,乡贤因文武事功和义勇事迹所留下的古迹,在全岛遍布,目前列入国家保护的有33处,其数量在台闽地区仅次于台北、台南。

    金门曾名浯州,有“海上仙洲”、“桃源胜景”之美称。从人文角度看,它比之高楼林立的厦门更像乡镇,保留着闽南文化渐次消失的传统经典。

    金城镇浯江街邱良功古厝,始建于清嘉庆二年或更早,现已辟为金门传统音乐馆。金门后浦人邱良功以军功擢升浙江提督,其在襁褓中弥月便丧父,是母亲许氏守寡将他抚养成人。许氏“钦旌节孝”牌坊,四柱三门五楼三层,由泉州花岗石和墨绿的青斗石建造,雕工细致,造型雄伟,是台闽地区现存牌坊中的杰作,可称为镇岛之宝吧。

    牌坊耸立于市场繁华的镇东门。这里说一个细节,见有一张巨伞太靠近牌坊影响到拍摄,我请那位老板移开点。他说,这里可不像你们那里(大陆)哩,言下之意是没有城管工商之类,但还是把遮阳伞挪动了。

    文化丰厚的自由之岛、宜居之岛。清风如洗的夏夜,我们在欧厝徘徊,好像向民国、大清穿越,向原乡溯行。

    欧厝实为欧阳氏族,有欧阳氏家庙。

    荷塘散发清香,一切都那么惬意安静,令人陶醉。民宿“天井的月光”,有二男三女在天井,零食碎语,那份闲情叫我羡慕。房主说,他们是从台湾岛来的。

    好像眼前什么都没有改变,只是小小少年已容颜衰老。

    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罗时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台湾金门文化巡礼(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iwd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