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时汉 侵权必究,授权转载见文尾。
“郎里格郎里格郎里格郎,遇见了一位好姑娘,亲爱的好姑娘,天真的好姑娘……”一位在家门口乘凉的九旬老人哼起了民国电影《十字街头》里的歌曲“春天里”,令人动容。
好像眼前什么都没有改变,只是小小少年已容颜衰老。
3、
像世界文化遗产厦门鼓浪屿一样,金门民居中也有不少洋楼,呈现“历史国际社区”范。
闽南是东南亚许多华人的故乡,金门同样是“下南洋”的出发地,和厦门一起处在历史和地理因素的交会点上,形成了浓厚的侨乡文化。
出洋客们度海谋生,将勤勉所得汇回故乡,赡养家庭或兴筑大厝。
陈姓是金门的大姓,光祠堂就有好几座,洋楼最多。陈诗吟1933年所建洋楼,移植英国新文艺复兴风格,立面塑有双龙、花草等图案;陈景兰1917年所建洋楼,部份作为尚卿小学,也曾作为金门官兵休假中心;还有陈清吉建于1930年的洋楼,规模宏伟,线条有力,曾是电影《军中乐园》的取景地。他们都在新加坡或印尼经商,回报乡梓,海外另有家室,所建洋楼自己并未长住。
黄姓也不甘示弱。沙美荣湖边有清初盐商黄宣显六路大厝和黄卓彬洋楼。水头谢厝有金水国小,背后即高大的得月楼。1931年,旅居印尼的富商黄辉煌,汇白银12000元兴建中西合璧的洋楼,因海盗猖獗而增建防御枪楼“得月楼”,跟我们去过的广东开平碉楼有些相似,美轮美奂。民间说法:“有水头富,无水头厝。”意思是比水头有钱的人有,但比水头洋楼好的无。
北山古洋楼是一栋西式二层楼的古厝。那年古宁头战役中,处双方争夺的要冲,外墙弹痕累累,故像澳门的大三巴一样保护下来。
此外,还有珠山薜永南洋楼等,共十几处。
在侨乡文化展示馆可以了解到,金门不乏走出去的巨富。如山后中堡王氏兄弟最初是属于“下东洋”的,以日本神户为基点的庞大事业网络,公司贸易南到泗水,北到哈尔滨,达十几个地区。
小地方出大人物。遍布东南亚的华人社会,不会少了原籍金门的人,或第四代,或第五代。
因此,金门民居建筑群落,既有闽南风,又有南洋味,传统而不失开放,土得掉渣,洋得油腻。走马观花,不会感觉在厦门中山路,而肯定会怀疑置身于鼓浪屿。
追根溯源,金门的文化源点和基调还是大陆文脉。
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大儒朱熹任同安县主簿,在燕南山设燕南书院,金门乡里一时争相向学。于是金门文风鼎盛,雅称“海滨邹鲁”。元朝在金沙湾与汶水溪及金沙溪交汇处即浯洲凤翔里十七都后学村(今沙美),设置浯洲盐场司及浯洲书院。金门的四大书院,现存有浯江书院,专祠供奉朱子,这跟大陆一脉相承。
课堂墙上置“文举榜”和“武绩榜”,历朝科第辈出,进士达四十余位,胜过台湾,这是金门很为之骄傲的。
在碧山陈氏宗祠旁,有一所睿友学校,上面的国旗DANG徽显示为民国建筑。现为金门睿友文学馆,里面介绍当地小说家、散文家及诗人各六七位,展示他们的作品。文风蔚然,文人相亲。我想求购一本沾点灵气,温婉的女义工曰,没有。
金门还遍布庙宇,当地人习称“宫”或“宫庙”,香火旺盛,迎神、谢醮等活动定期举行,尤以四月十二“迎城隍”最具规模,万人空巷。在北镇庙门口,我们看到“武当分镇”四个镏金大字,不禁菀尔,感觉像到了鄂西北。
信仰国人自古有之,金门独特的信仰是风狮爷,因冬季东北风肆虐成灾,黎民想籍助风神力兽以制煞辟邪,故风狮爷成民间的守护神,全岛达60多尊。
在尚义机场,有一尊风狮爷是有雄性特征的,勃起发红,颇有性趣。
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罗时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