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一期奇葩说的辩论题目是“有一瓶可以消除悲伤的水要不要喝”。
黄执中在谈到自己小学时突然哽咽了,整个人都在颤抖。
他说他那个时候性格比较孤僻,中午有同学趁他不在把可乐和汽水倒进他的饭盒里,每次打开都是一团浆糊。
也许有人会说那只是小孩子的一种恶作剧。
可是你知道吗?就是这种看似恶作剧的行为却导致了黄执中极度讨厌小孩甚至选择终生不会生育小孩。
很奇怪,为什么成年人犯下的恶就是恶,是要被惩罚的。小孩子犯下的恶就不是恶了呢?大家都不以为然,要我说小孩子的恶才是最纯粹的。
小孩子的恶不加以阻止,最终会演变为一场肆掠的暴行。
校园霸凌就是血淋淋的例子,被霸凌的受害者迟迟走不出心理阴影,而实施暴力的加害者则心安理得度过一生。
2
安安是校园霸凌的受害者。
初中她转去新学校对一切都很陌生,可能是没有适应新环境所以她稍显的不太合群。
性格内向也不擅长交际的安安逐渐被班上同学疏离,并且有几个女生开始隔三差五找她收取保护费。从一开始的五块到后来的两百,甚至更多。
施暴者不再满足金钱的获得,她们给安安取了个外号“烂货”,造谣她私生活混乱并肆意传播。
每次她们从安安身边走过时,都会用低俗不堪的话语羞辱她,还会捂着鼻子骂她身上很臭。
安安的愈发沉默,让别人都觉得她很好欺负。班上一些同学也由最初冷眼旁观到后来施暴加害。
最严重的一次是十几个人排队轮流扇她耳光,施暴者看着她屈辱的泪水和被打得红肿的脸颊,丝毫没有罢手的意思却打的更加卖力。
如今安安提到那段痛苦的回忆仍会哭的歇斯底里,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人格有缺陷不招人喜欢。
无论是对于爱情还是友情,安安都变得小心翼翼从不拒绝每个人的要求,哪怕该要求多么不合理。
于是,她活成了自己也很厌恶的讨好型人格。
我们总说没关系时间会抹平一切,那它能消除大脑深处的记忆吗,还是说它能彻底抹杀心灵上的阴影。
很遗憾都不能,遭遇校园霸凌的人他们身上的伤口并没有完全愈合,轻轻一碰依然会血流不止,这种撕裂疼痛会伴随他们终生。
每一所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应该遏制校园霸凌,避免出现一次又一次悲剧。
3
我朋友小樊说她终生不会结婚,对爱情和婚姻都没有憧憬。
小樊的妈妈很爱她,爸爸也很爱她,可是他们之间却没有爱,他们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别人家都是爸妈牵着孩子出去散步,她们家最常见的就是两位成年人梗着脖子吵红了脸,有时还会大打出手。
妈妈鼻青脸肿,爸爸满脸抓痕,打累了他们会冲对方咆哮道“不是为了小樊,我早就和你离了。”这时小樊会忍不住吼一句,“早点离吧,反正也过不下去了。”
小樊说,“我的原生家庭本就不幸福,我未来的人生也不会有家庭温暖这种字眼出现。”
家暴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从未感受过家庭的温暖,破碎的心一次次完成重建最终生长出一层厚重的壳,这不是他们麻木冷漠而正是内心太柔软才害怕受一丝伤害。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女主松子因从小缺乏父亲的宠爱,使她形成了极度缺爱型人格。
松子在每一段感情里都分不清对方是否爱自己,毫无底线地去迎合别人。一次次委屈求全,一次又一次遍体鳞伤,直到最后心灰意冷自暴自弃任由自己的身材走型,变成别人嘴里的“怪物”。
53岁,松子被一群小孩殴打致死在河边。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句台词揭示了松子不幸的命运,她一生渴望被爱,却一直被伤害。永远都是为了他人活着,从未为自己活过。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遭受过家庭暴力、父母离异、校园霸凌、性侵等事件,他长大成人后在工作和情感上会出现一系列问题,患抑郁症的机率也会增加,甚至有些还会走上犯罪道路。
更有相关社会调查给出了这么一个结论,谋杀案的凶手大多都有相似的童年阴影,是这些痛苦没有得到合理宣泄,也就摧毁了他们整个人生。
4
古时常有“棍棒出孝子”,如今也有不少家长对此话深信不疑,认为好孩子是“打”出来的,所谓不打不成才。
不仅要“打”,还要“骂”。这就是中国父母抨击式教育。孩子没有做好就冷嘲热讽,孩子做好了从不给予肯定赞赏。理由是夸了怕孩子骄傲。
是啊,怕他们骄傲。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正是你们的这种教育方式击垮了孩子的一生。
我一个姐姐灿灿独立自主,完美主义,在一家公司做着高管。很多人都觉得像她这么优秀的女生应该很多人追求吧。
看似很多实则没有。
工作中她和同事关系冷漠,从不请教别人问题也不想别人麻烦她,有时看到同事犯错了,她还会讥讽几句。
情感上对追求她的人,说话尖酸刻薄,只会冷言冷语讽刺。于是慢慢地也就没人追求她了。也因为她很难相处,几乎没什么朋友。
甚至对待亲人她也很喜欢挖苦讽刺,我有次忍不住问她,“你怎么那么喜欢打击别人啊?”,她说“没办法啊,从小爸妈就这么对我的。习惯了现在想改也改不掉了。”
其实生活里很多人心眼不坏,但说出口的话听着叫人怪难受的。别说这是什么毒舌,在我看来这是情商低的表现。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她们汲取的知识都受你们很大程度影响。
我知道成年人的世界有很多道不尽的辛酸苦痛,但能别在孩子面前展露这些不堪吗?
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说,“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如果家长用错误的方式使孩子形成扭曲的性格,长大后的他们也只能在自己扭曲的世界里崩塌。
希望每个孩子在童年时期都能被善待,最终活成自己最期待的模样。
网友评论
校园霸凌和原生家庭是最近才被社会所关注的,但是它们却不是刚刚出现的现象。孩子是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去呵护和照顾。
整篇文章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但是文章的连贯性不强,有点散,可以围绕其中一个点写,我个人感觉分成两篇文章会更好。😊
最近看了《悲伤逆流成河》的电影,对文章表达观点很赞同。大人都觉得是小孩子,所以忽略了很多,可是童年所受到的伤害往往是一生中都抹不掉的。
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都是天使,后来变成什么样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以及身边的环境。文章写得很棒,如果观点能凝练,有一条主线,相信文章会更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