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寄书得》短篇原创

作者: 星星粥铺 | 来源:发表于2019-11-09 00:19 被阅读0次

    1055年,北宋仁宗至和二年,秋末,她与他的初遇。

    世人皆称他作叔原,她却执意唤他小山。小山,小山,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正如她与他。

    细数来,她也不过是他众多风流韵事中的一个,可怎的,就这般执着地倾尽了此生。他是名门晏家的第七子,整日里绮罗脂粉堆,珠围翠绕,从未少过红颜知己。而她只是以卖艺为生的歌女,如水中浮萍,飘摇度日。

    是江南秋意浓时的红叶黄花迷了眼,还是那一曲琵琶乱了心神,抑或只因他的一颦一笑恰好是她春闺梦里的少年模样。小山,这个江南的过客,却成了她心上的归人。

    那日,恰逢落红满径,马滑霜重。他带着一身寒气走进,红炉暖帐,她坐在一众舞姬之间,琵琶半遮,一曲又一曲。那一刹那的回眸,他盛满笑意的脸上掩藏不住的无助直直地撞进她眼里,让这个平素里见惯了玩世不恭、逍遥自在公子哥的女子第一次有了异样的情愫。于是,有了这日后的种种。欢乐也好,伤心也罢,她只想要去抚平他皱着的眉头,想要为他挡去所有的不幸与悲哀。晏殊病逝于京都开封的消息早已传至江南,她知晓他失去父亲的悲痛,也知晓他的无奈。

    他在江南驻足的几个月,应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光了。他为她填词,她吟唱成曲。他同她讲述京都的繁华,京都的逸闻趣事,她静静地听,也不由生出对京都的向往,她想去看看那个充满他的回忆的地方,踏着他走过的路,看着他看过的风景。在上元节的花灯下,雪压枝头之时,他说:“待我征得兄长的应允,我便来接你回京都。”她含羞点头,却在低头的瞬间,红了眼眶。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悲欢离合总是情,于留在江南的女子,却是相思无穷尽。小山,你可是早已将我忘却?自君归去,已是一季春秋,山河未变,江南依旧。然,物换星移,上元节的约定,君可还记否?她一早便知,她与他的距离太过遥远,且不论京都晏家会不会允许一个低贱的歌女进门,就说那个金鞍美少年在京都有多少女子为之倾心,就说自古才子总多情,他的情也不过是一时兴起。

    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凭栏望,她奢求在某年某日能看到她的少年,打马归来,为她穿上红嫁衣。可是啊,自他走后,杳无音信。她终是耐不住相思,决定到京都去寻他。哪怕他已将她忘却,另入佳人怀,她只想求一个结果,让她断了对他的心思,便好。

    只是她又怎能想到,江南到京都之于她,是此生此世。离开江南后,她便染上了风寒,卧床难起。在距江南几城之远的客栈里,她只能隔着窗看着北方,北方以北,她的少年。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她写下一封又一封信,回忆他们一起的时光,她怕她死后再没人能记得那段过往。写好后,才发觉无处可寄,便只能付与一盏红烛,全数烧成灰烬。

    弥留之际,她留下绝笔,只有两个字:小山。北雁南飞的又一年秋季,她终究也没能到她心心念念的京都,只留一抹孤魂在异乡。

    后来,名著京城的晏家七子大婚,他曾许她的十里红妆,终于还是给了另一个女子。若她能再见上他一面,她一定会问他,那年的江南,那时的女子,是否住进过他的心?他爱她吗?或许爱吧,又或许只是独游江南寂寞之时找寻的陪伴。他永远也不会知道,他无意中路过的江南,有着怎样一个痴心的女子,为着他给的数月光阴,错付一生。

    1084年,晏几道遥涉江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何处寄书得》短篇原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jdg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