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要求:阅读第一章
1.梳理本章内容,或做过批注的图片,或文字摘录,或思维导图
2.思考:什么是逆向设计?为什么说逆向设计是最好的设计?如何结合逆向设计三个阶段设计一个单元的教学?(结合具体课例说明)
3.提出你的困惑。
一、本章文字摘录
教师是设计师。该职业的一项基本工作就是精致地设计课程和学习体验活动,以满足特定的教学需求。我们也是评估设计师,诊断学生需求以指导我们的教学,使我们自己、我们的学生,以及他人(父母和管理者)能够检验我们的工作是否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考虑到课程、评估和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最终都取决于学生对预期学习目标的完成程度,所以学生是我们的主要客户。
我们不能随心所欲地以任何方式讲授任意主题内容。
我们所使用的所有方法和材料,都取决于对预期结果的清晰界定。不论我们面临什么约束,我们必须能够清楚阐明,作为设计结果,学生应该理解什么以及能够做什么。
教师在思考如何开展教与学活动之前,先要努力思考此类学习要达到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以及哪些证据能够表明学习达到了目的。
我们的课堂、单元和课程在逻辑上应该从想要达到的学习结果导出,而不是从我们所擅长的教法、教材和活动导出。
最好的设计应该是“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的逆向思考。
只有明确知道预期结果,我们才能专注于最有可能实现这些结果的内容、方法和活动。
太多的教师都只关注自己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
学生们认为自己的任务只是参与,认为学习只是活动,而不是对活动意义的深刻思考。
我们是培养学生用表现展示理解的能力的倡导者,而不是将自己的理解告知学生的讲述者。
二、回答问题
(一)什么是逆向设计?
用书上的话来说,就是“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的逆向思考设计。即从学生的“学”开始考虑,从学生的输出端开始考虑,从预期结果开始思考教学。和传统的从固定的教材、擅长的教法,以及常见的活动开始思考是不一样的。
1.逆向设计有三个阶段: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
2.逆向设计有四个关键点:
要在课程完全开发之前就彻底想清楚评估内容。
要根据评估预期结果所需的证据对熟悉和喜欢的活动及项目作进一步修改。
教学方法和资源材料的选择是放在最后的事情,教师要记住设计学生工作是为了让他们达到标准。
教材的角色可能会从主要资源变成支持材料。
(二)为什么说逆向设计是最好的设计?
“学生是我们的重要客户”,从这个层面来讲,我们需要以学生的需求为课程的导向。只有学生满意了,他的需求达到了,这个课程设计才是有效的,或者说有价值的。
最近听了几位资深教师的课,这样的课给年轻教师能够很大的震撼,可是在我听来,老师都是从从固定的教材、擅长的教法,以及常见的活动开始思考的。
比如,让一年级孩子学习加法,都是从情境引入、摆学具、引入加法算式、解释算式意思、算式回归情境,老师满满的激情,尤其是在引入加法时说:孩子们今天正式的认识了加法,要恭喜你们哦。事实上呢?大部分学生早就认识了加法,也能计算加法。当老师这样说的时候,并没有从他们表情上看到“恭喜”的意味。所以,课堂上学生不会出错,相反表达很顺畅,每一句表达都很“专业”。
再比如,二年级学习乘法后,我采访了两个学生。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想了一下,摇头)没有。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我都会了。我都在学习除法了。
我就坐在生1的旁边,他已经把书上的练习都做了,并且都是做对了的,这可以证明。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2:没有。(很直接)
师:为什么呢?
生2:因为我都会用乘法了。
生2就坐到生1前边,他一脸自信。
当面对学生说“我没有收获”的一节课时,我们的课堂到底要追求什么呢?不考虑学生的预期结果,这样的课堂会让学生越学越失去兴趣,当然就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久而久之,课堂也就会失去了吸引力。
所以,从学生的预期结果出发的课堂设计,才是最好的设计。这和产品需要考虑受众群体的需要是一个道理。
用户说好,才是真的好。逆向设计用“用户至上”的理念,当然好。
(三)如何结合逆向设计三个阶段设计一个单元的教学?
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下面以北师版数学五上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为例。
阶段1——预期结果
所确定的目标:
1.学生能知道比较面积大小方法的多样性。
2.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运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3.在探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经验。
学生将会理解:
1.理解图形面积大小,可以直接比较,也可以通过参照物比较,还可以用重叠方法以及分别直接计算后比较。
2.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来历,理解转化思想的运用。
3.理解基本图形面积计算的本质特征。
基本问题:
1.如何比较图形面积大小?
2.如何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
3.如何计算组合图形面积?
学生将会知道:
1.比较面积大小方法的多样性,培养观察能力。
2.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来历,培养推理能力。
3.正确运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发展空间观念和量感。
阶段2——评估证据
表现性任务:
1.能够选用合适的方法比较图形面积大小。
2.能够图文并茂和清晰讲解表达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3.能够准确选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其他证据:
1.每日作业反馈。
2.课堂提问记录。
3.绘制本单元思维导图。
阶段3——学习计划
学习活动:
1.以“如何比较几个平面图形面积大小”切入,探究比较图形大小方法多样性。
2.介绍本单元基本问题:探究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讨论单元学习基本方法。
3.提供相关学具和课件支持,学生撰写探究计划。
4.以小组为单位实施探究计划,并总结探究情况。
5.全班进行组间交流分享,提出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达成共识。
6.开展“面积公式推导”介绍大比拼活动,可绘制、可视频分享,并进行互相评价。
7.面积公式运用练习。
8.绘制单元思维导图。
编写心得: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设计,如果目标设计偏离学生的实际情况,也不会取得好的效果,所以需要边实践边调整。阶段一的目标,必须基于真实的学情,学生层次不一样,还需要有多元目标对应;阶段二是评估证据,更倾向于学生的输出的可视化的作品,如何通过这些作品表示学生已经理解了,是比较难于评估的,因为知道不等于懂得,懂得不等于理解,理解不等于能运用;阶段三的学习计划,也就是学习活动的安排,更是一个处于随时调整的状态。用一个单元来设计的话,我写的显得较为简略了一些,还需要丰富,或者再次梳理吧。
三、提出困惑
(一)“我们要求设计者在开始的时候就要详细阐明预期结果,即学习优先次序,以及根据学习目标所要求或暗含的表现性行为来设计课程。”此章节里,有很多次都提到“预期目的”。请问,这份预期结果,是指老师单方面的设定,还是老师基于真实的学情制定的预期结果呢?是否需要学生的参与制定呢?学习优先次序,是针对内容来说,还是针对具体的学生来说的?
(二)“逆向设计要求我们在开始设计一个单元或课程的时候,就要通过评估证据将内容标准或学习目标具体化。”评估证据包括哪些?有哪些可为空间?评估证据设计除了我们的作业设计较为可视化外,一些数学素养如何通过证据彰显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