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念书的年月,考上大学,农转非进城,获得吃皇粮的干部身份,还叫做鲤鱼跳龙门。
他一身浓浓书卷气,与指望勉强混个文凭、踏上社会不当睁眼瞎的同龄人截然不同。男孩子篮球场上的火爆,女孩子跳皮筋、踢毽子的热闹,都是别人的世界。
他清秀挺拔,却静默如学校操场上的一株梧桐。叽叽喳喳雀跃的女孩们,偏偏喜欢成为飞上寂静枝头欢唱的小鸟。他自然不为所动,只暗中欣赏一个安静美丽的低年级女孩。
彼时,他初三,她初二,同样的品学兼优,前程似锦。在学校的年级三好学生表彰大会上,他和她总是作为学生代表,汇报演讲学习体会。彼此闻名,认识却不熟悉,平时也鲜有接触和交集。
16岁的夏天,流火七月,暑假。他刚刚初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县一中,相当于一只脚踏进名牌大学的校门。
那个年代的夏天,汪国真的诗歌风靡校园,金庸热和琼瑶热席卷着青春。少男少女的懵懂情愫,早已被爱情文学和荷尔蒙的双重力量惊蛰般唤醒,或蠢蠢欲动,或暗流汹涌。
他正沉浸在踌躇满志的自豪里,觉得是时候试探她的意思了。
他选择了俗套而实用的办法。起初,他向她借书。还书给她的时候,把事先写好的一封交友信,夹在书页里。然后,惴惴不安地等待某种未知事件发生。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一张散发着淡淡香味的信笺,被小心翼翼地折叠成小帆船样子,递到他的手心。然后,她羞怯而慌张地跑远。
此后的日子,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被初恋渲染的缤纷多彩。除了约会倾谈,他和她飞鸿往来,情书也逐渐在信纸上堆砌成一本本童话诗歌般的美文集。
只是,在需要三更灯火五更鸡勤奋的时候,转换为儿女情长的模式,功课自然每况愈下,学业与理想南辕北辙。
文学,尤其爱情文学,最大的负面效应,恐怕就是荼毒青少年正在形成的价值观,让他们对镜花水月的人物情节信以为真,去刻舟求剑和缘木求鱼。让骏马成了脱缰的野马,让天才沉沦为伤仲永,泯然众人。
后来,消息不胫而走。鉴于优秀学生“绯闻”的轰动效应,坊间自然沸沸扬扬,学校也风声鹤唳。他和她分别被学校家访。校方都作为反面教材,上纲上线,批判声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自然是严厉斥责,数落的体无完肤;少年男女当然羞愤不已,灰头土脸。舆论压力如山,自尊心自信心受挫,心理阴影面积几乎无穷大,他和她竟然双双一蹶不振,自暴自弃,学业夭折。
两小无猜到暗生情愫;私定终身到棒打鸳鸯……。多么熟悉的文学套路?纵然理想很丰满,只是现实很骨感:——昙花一现,绚烂一时,却凋零一生。他和她折戟于早恋,就此各奔东西。金榜题名、终成眷属的愿望,成了塞上长城空自许。
能在诗经里生活么?能在言情小说里过日子么? 美轮美奂的爱情篇章比比皆是,然而,文学作品里的爱情,不是现实里可以临摹复制的恋爱图纸。有情饮水饱?是水肿吧?
情书写的最美的人,却没有了自己的爱情。爱情之花,如果脱离现实土壤,仅仅是被青春和文学的春风匆匆吹开绽放,注定很快枯萎凋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