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头的有趣灵魂

作者: 翰林集雅 | 来源:发表于2018-09-25 16:37 被阅读2次

    上篇讲到经常被孔子老师怼的子贡。

    其实孔子对子贡还是很器重,除了经常批评也有很多赞许。

    但对有的同学,就完全不是这样了。


    孔子给学生分了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有点现在语数外的意思。

    子贡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巧言善辩是他的强项,

    按说言语科科代表应该妥妥归他了吧。

    然而并没有!

    有一位同学的巧言令色,能言善辩排名还在他之上,

    每次都让孔子老师无言以对。

    堪称刺头加毒舌的混合体。

    该同学就是宰予,字子我,所以也叫~~宰我

    宰我,单冲这名字你就知道他有多找抽了。

    (有种来啊,宰我!仿佛闻到了青岛大虾和三亚海鲜的味道)

    宰予在论语中只出现了五次,次数极少,但回回出了风头!

    比如宰予最有名的是因为孔子对他的这段评价:

    “宰予竟然大白天睡觉,真是烂木头没法雕刻,粪土墙不值得粉刷啊

    象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可批评的?!”

    末了不解恨,又加了一句:

    “起初我对于人,听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

    现在我对于人,听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这正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

    就是大白天的睡了个觉啊,妥妥改变了孔老夫子的三观啊,有木有!

    可见宰予被孔子老师关注也不是一时半会了。


    好学生看起来都一个样,刺头学生的有趣灵魂各有各的不同!

    试举几个例子。

    比如关于“仁”,大家都知道这是孔老师定义的道德品质的最高标准,

    无不恭恭敬敬地向老师请教“仁”。

    宰予的有趣灵魂就不同了,他偏不。

    他要给孔老师挖坑下套!

    宰予:“老师老师,有仁德的人,告诉他‘井里又掉下一个仁德的人啦’,作为一个君子,会跟下去救他吗?”

    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跟着下去救死得更快,不救那就是不仁!

    你这是在故意搞事啊!估计孔子抓狂的心都有了,

    但是孔子有很好的修养,避开了这个话题,

    并责备宰予不该问这个问题,陷害愚弄君子。

    (换了是我:“哪特么来这么多有仁德的人,你一天能碰见俩,还有一个刚好掉井里?!”)

    比如大家都知道老师提倡孝道。

    宰予偏要在这上面搞花头:“守孝三年,太久了吧;君子三年时间啥也不干,礼乐不都荒废了?陈谷吃完,要吃新谷,守孝一年可以了吧?!”

    孔子老师估计当时气得手直哆嗦:“守孝一年你就吃大白米饭,穿大花衣,你心安吗?”

    妥妥的淡定:“我心很安啦!”

    子已经气背过去了:“你心安你就去做吧!”

    宰予出了门,孔子还在悻悻地说他不仁。

    宰予的理由很正当、逻辑也十分清晰,

    孔子这辈子的理想就是维护礼乐,最害怕的就是礼坏乐崩。

    宰予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用孔子害怕的事去挑战孔子最支持的事,

    这让孔子无言以对。

    过分注重繁文缛节,对于普通人生活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

    宰予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还是很有洞察力的。

    (齐国的晏子曾经对孔子有段很经典的评价,十分中肯,可以以后再聊。)

    再比如大家都知道孔子毕生的愿望和追求就是恢复周礼,

    周公姬旦更是他的天团偶像。

    但是宰予偏要攻击周礼的不是。

    鲁哀公问宰予,祭祀土神的社主应该用什么木?宰我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夏朝用松,殷商用柏,周朝则用栗,这是为了让臣民战栗(方便统治)。”

    宰予你净瞎说什么大实话!

    周朝的礼是完美的,伟大的周礼还能有这样的阴暗面?

    孔子连评价都不想评价了:“已经做了的事不便再解释,已经完成的事不便再挽救,已经过去的事不便再追究。”

    如果你以为宰予的有趣灵魂只展现给孔子老师,那你就错了。

    宰予有次去齐国出差,当时齐景公的宠臣梁丘据被毒蛇所咬,历久而愈,朝见齐景公,朝廷上下无不弹冠相庆,一些拍马屁的人争相进献药方。

    恰好宰予在场,有趣的灵魂又开始发飙了:“药方是用来治病的,如今梁大夫的病已经好了,你们此时献药方,是希望人家再被毒蛇咬伤一次吗?”

    众人沉默,

    气氛无比尴尬。

    好好宾主皆欢的会面,竟然被聊天聊死了!

    在众人杀死人的目光下,宰予表示毫无鸭梨。

    回来后宰予还很得意,向孔子老师得瑟,又是被一顿好批。

    看来宰予的心理还真不是一般的强大啊!


    感想一:

    宰予真的象孔子说的这么不堪吗?

    从他敢于质疑周礼,质疑古代典籍关于黄帝年龄的记载来看,

    宰予是孔子门下难得的思想活跃,善于提问,敢于质疑,

    独立思考,不一味盲从,

    甚至敢于挑战权威,挑战老师学说的学生。

    这一点真的弥足珍贵!

    感想二:

    中国人给人的一贯印象是不爱问问题,比较服从,缺乏独立思考,很少挑战权威。这个和儒家的一些道德标准是有关系的,算得上根深蒂固。

    孔子的话,也经常被断章取义,有目的的被人各种解读。

    以至于后世经常怪孔子根上带歪了,其实孔子本身就是一个好学而且善于独立思考的人。

    孔子确实是不太喜欢宰予,但是也没有刻意压制他,宰予也经常跟在孔子身边学习。

    以至于这个刺头典型,竟也位列孔门十贤之一,在言语科上位列榜首。

    从这点上来说,孔子是很注重因材施教的。

    感想三:

    周礼在设立之初还是很好的起到了规范社会和政治活动的基石作用,比如井田制。

    但是随着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和方方面面的发展,周礼早已不能适应并满足社会的需要了。

    春秋时期所谓“礼崩乐坏”,其实并没有哪个坏人在刻意的抛弃礼乐,

    而是之前固定僵化的礼乐抛弃了和社会一起进步的机会,要被淘汰出历史的舞台。

    孔子认为五帝和周礼的时期是理想社会,恢复周礼他毕生的信念和追求,值得敬佩。孔子虽然伟大,但是个人的力量不能逆转历史潮流,落后的制度终将被先进的所取代。


    论语引用:

    《论语·八佾篇第三》--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论语·雍也篇第六》--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论语·阳货篇第十七》--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刺头的有趣灵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jtf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