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咖啡市场,星巴克无疑是具有统治力的,3000家门店+80%的市场份额足以让它傲视群雄。但是就在今年年初,一款网蓝咖啡的出现,彻底搅乱了咖啡市场。这就是瑞幸咖啡。
“做每个人都喝得起、喝得到的好咖啡”是瑞幸咖啡的核心理念。带着这个理念和充裕的资金,瑞幸一度号称要在中国打败星巴克。
据路透社最新消息,瑞幸咖啡正寻求新一轮融资,融资金额可能为1-3亿美元。同时,该消息也指出,融资之后,瑞幸咖啡的估值可能达到15-20亿美元。
瑞幸咖啡再融资,继续开怼星巴克?
如果说在成立之初,瑞幸只是像
在中国,瑞幸咖啡的目标当然只有一个——星巴克。自从高调向星巴克宣战之后,瑞幸咖啡似乎一直在搞事情。今年5月,瑞幸以“反垄断”的名义将星巴克告上法庭,宣称星巴克逼供应商“二选一”,一度将双方的矛盾公开化。而到了7月,瑞幸拿到了首轮2亿美元融资之后,开始大打补贴战,并推出了5折轻食。事实证明,这个手法奏效了,星巴克不得不拉来阿里合作,并通过饿了么开展外卖业务,以此来挽回败局。可见,双方在过往历史中也是针锋相对。
在笔者看来,瑞幸的融资恐怕又是直指星巴克。11月5日,星巴克刚刚还宣布实现咖啡豆种植、生产、烘焙完全本土化,然而仅过了一日,瑞幸就立刻传出融资消息,这实在不能说是巧合。
笔者认为,瑞幸1000余家的速度虽然不慢,但相较于星巴克来说仍有很大差距,以现在的实力挑战星巴克尚不可能,必须加快开店速度,和星巴克贴身肉搏。与此同时,后者在接入饿了么之后,外卖业务已经逐步建立,这让瑞幸前期的优势丧失殆尽,因此,瑞幸必须要有所改变,无论是原料变更或是咖啡和轻食种类的增加都可以,以此重新树立自己的优势,否则,凭借品牌影响力,星巴克完全可以将瑞幸打回原形。所以,瑞幸也急需融资来扩充军备。
如果一味的价格补贴,瑞幸能靠融资走多远?
实际上,这也是很多资本和机构一直关注的问题。相比星巴克,瑞幸咖啡价格确实便宜不少。笔者发现,瑞幸APP内标准美式为21元/杯,并可享充一赠二,而星巴克价格为25元/杯。轻食方面双方差距更大,瑞幸单品价格普遍在6-13元之间,而星巴克基本维持在16元-50元的区间内。
而根据星巴克2018财年四季度财报显示,来自于中国/亚太业务的净营收为12.146亿美元,运营利润为2.322亿美元,而中国区门店同店销售同比下降2%。由此可见,星巴克即便卖的比较贵,仍然遭遇了滑铁卢,这也说明咖啡不是一项容易的生意。那么价格更加低廉的瑞幸真的能赚到钱吗?
在笔者看来,其实瑞幸走的还是互联网的思路,即先烧钱获取用户,通过用户规模的提升,最终逐渐摒弃烧钱,实现盈利。翻看美团、滴滴等企业,无一不是这样成长起来的。考虑到瑞幸一年内就开店千家,又摆出各种补贴,所以现阶段瑞幸盈利的可能性比较小。
不过,这种持续烧钱的弊端也显而易见,那就是一旦用户规模达不到预期,前期的资金就算是浪费了,企业可能后继乏力,轰然倒塌。因此从长远来看,瑞幸最终还是回归到提升服务品质,用品质赢得市场的道路上来。
当然,笔者也认为,鉴于其背后站着腾讯,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替代者之前,只要星巴克在阿里麾下开张一天,腾讯也会让瑞幸继续坚持一天,钱,对于瑞幸可能还真的不成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