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高童年

作者: 扣玉 | 来源:发表于2019-02-24 23:51 被阅读11次

        儿子从一节乐高的免费试听课开始就喜欢上了这种动手性很强的课程。于是赶着活动报了一期班,近万元四十节课,据说这是在平日价格基础上,减价加时的集大成者。

        这种由一个丹麦木匠发明的可以互相拼插的塑料玩具,可以发挥想象摆出各种造型,萌萌的动手能力一直很强,第一天上课就摆出了一个气势恢宏的中国馆,被老师当做摹本摆进了柜橱里做展示。此后进行的很顺利,每次去接他,都被宏大的作品所打动。几次冲动给她报个长期班(摆大物件是需要两节课),但几万元的学费让我深感囊中羞涩,毕竟这只是一种游戏,虽然有很多智慧的内容在其中,但它也还是一种游戏。和指导教师谈起了学费的问题,也谈及了我的教育理念,这种在国外幼儿园的大众玩具,到了中国成立身份和阶级的代言,让我感到一种由衷的悲凉,并且在脑子中不由自主描绘出一颗用红绳吊在仙台水果店的大白菜。我多么希望这种开发智力的玩具有一个平民的身份,让大多数的孩子都可以去玩耍,让大多数的家长都可以负担。

        年轻的指导老师在我的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词后,略显手足无措,稍许平静后他先是对我的观点的表示了部分的肯定,然后直白的告诉,我这种想法并不是大多数家长的想法,因为有不止一个家长和校方反映是否可以提高收费,因为他们更希望让自己的孩子独占教学资源,而不是和其他小朋友去分享。据说有一个家长坦言:什么样的孩子都来上乐高,咋就能显出我们是高端人群呢——。

    人因为拥有不同的财富,教养而被分门别类,他们的行为方式有迹可寻。社会学将阶层分为塔底、成长、主流、领袖、塔尖等五个阶层,这也成为了营销学里分类阶层的一个参考。在营销学里,每个阶层都有每个阶层的共性,无论在消费方式、生活观念、价值观、审美观等等。上层阶级的妄自尊大、中产阶级焦虑不安的附庸风雅、而底层的人则更愿意用金钱的拥有量来界定阶层。在日益富裕的中国,越来越多的奢侈品被人所熟知,当一个品牌能够成为特定社会阶层的符号时,这些品牌就主导了某一个群体和阶层的时尚和消费。表层意义上,品牌不过炫耀的是其背后不菲的价格,更是在强调品位与格调,似乎在告知大多数的暴发户,消费我的产品,是因为你具备眼光和对生活的格调有一样的认识。这类物品或服务的享用,将在想象的环境中,召唤来渴求的尊重和关注。

    玩具对于孩子都是一个获得快乐的器物,一堆沙子,、一个空饮料瓶、几片树叶带给他们的快乐和施华洛世奇镶嵌的拨浪鼓、带着钻石吊坠玩偶不多也不少。我小的时候,物质相对贫乏,唯一的玩具就是妈妈从商场买回的一个处理塑料娃娃,头发是用黑色颜料在头顶画出来的,胸口由于没有了用来发声的装置,露出了一个空空的大洞。这个娃娃伴随了我十多年,从开始抱着玩,到后来学着给她用碎布头做不同款式的衣服,用旧毛线织毛衣毛裙,还根据看过的不同的故事书给她设计不同的人生。时而她是落魄的灰姑娘,时而她成为尊贵的王后。为了给她设计符合故事情节的衣服,还看了裁剪设计方面的书;为了让她更入戏,给她做了不同的道具——,童年在探索中一点点的度过,这个连眼睛都不会眨的塑料娃娃,如同一座金矿,总有取之不竭的内容被我挖掘出来,时常带给我不同的欣喜。

    而现如今,“我的孩子在上钢琴课”,“我的孩子在上乐高”,“我的孩子在由全外教的培训学校上学”,成为了一个资本的信息点,很多人企图用此来为等级画上一条无形的线,于是耳边不绝出现家长勒紧裤带送孩子上私立幼儿园,借钱买车为孩子充门面的事情。这些人中的大部分都是缺乏社会安全感的底层。不去论证优劣对错,只是希望如果我们用平和的心去生活,不用外物去标榜,不去用价格去炫耀,感受物品真正的快乐,这样生活的乐趣大概要比处心积虑的攀比多很多。

    乐高童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乐高童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kbi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