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in McDowell,时尚圈知名的评论家在Vogue的独家撰稿中这样说到:
秀场中黑压压地坐满了人,从前排座位到几近天花板的末排望着满眼的陌生面孔,我常常忍不住在想,这里面有多少人是时尚界的‘路人甲’。她们与时尚杂志或品牌零售没有半点儿联系——嗯,也许他们的男朋友是秀场内的灯光师或是门口的保安吧。
说实话,这样的吐槽真的算客气的,不客气的就该这样说:“嗯,也许她们男朋友的姑妈的二舅的侄子是秀场门口的保安吧。”
大概是因为自己就是个路人甲吧,所以我不觉得“路人甲”混进时装周有什么问题,虽然在这个问题上我质疑这位权威的评论家,不过他下面这段话还是很中肯的:
首先,发布会的规模太大——有些是展出的时装过多,有些则是观众数目过于庞大。如果一座大城市陷入严重的交通堵塞仅仅是因为设计师想要标榜自己多大牌,有多少“亲朋好友”来助阵….这简直荒唐至极。我们还是坦诚一些吧。邀请1000多人有什么用呢?
为什么我觉得这段话中肯呢?因为这谈到了设计作为一种艺术,评判其艺术高低不在于声势浩大与否,这样的批评是有意义的。
不过,不知道我们权威的评论家有没有思考设计与商业、科技的问题。这是一个人人可以“发声”的时代,无论是坐在秀场前排还是后排的,都可以随手PO秀场照片上instagram,都可以发表自己对时装的评论。品牌或是设计师用大规模为自己造势,更多的是一种商业行为,让自己在网络上成为话题,最多分享。
不是因为路人甲混进时装秀场而降低了该品牌或设计师的逼格,而是因为品牌或设计师让很多路人甲进入秀场而拉低了自己的逼格。可是如果,他们的设计真的很棒,看秀的人多人少又有什么关系?
时尚难道不该平民化?就像以前时尚属于贵族,而现在时尚属于每个人。时尚的权威把握在那些时尚圈精英手里,和把握在贵族手里有什么区别?时装秀不是考场,没人想让一群“学院派”judge自己的设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