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上半年,我在阳坊中学上初二的时候,班里转来一位叫王亚平的新同学,班主任顾老师安排他和我同桌,坐在教室第三排的后边。
说来也巧,这位新同学也是军人子弟,我们的父辈是战友,住在部队大院,两家彼此相邻。我们经常上学一起去,放学一起回。很快我们就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在班上,我是班干部,是班长,要求自己严格一点,但是这位同桌,小动作特别多,上课有时捅我一下,有时不专心听讲,劝他不要这样,他总是喜喜哈哈,不当一回事。我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直到下半年秋天的时候,有一天,班主任顾老师在班会上宣布学校团支部准备发展第一批入团学生名单时,有我的名字,我当然非常高兴了。因为顾老师就是是我入团的介绍人。放学后,王亚平一反常态,一本正经的对我说:“有事对我说。”我说:”什么事?”他把我拉到马路边人少的地方,对我严肃地说道:“以后我再也不和你闹了,我要向你学习,早日入团!”我说:“下课放学后,怎么闹都行,上课我们就不要闹了,既然你也要求进步,那我们就严格要求,相互帮助,共同努力。”从此,我们之间打闹少了,在一起讨论交流学习内容及遇到问题的时间多了学习成绩大幅提高,还一起听团课,参加团支部组织的活动。后来,因为我父亲调到坦克六师工作,我也转学到南口中学继续上学。他初三也加入了团组织,成了一名光荣的团员。
我们之间的友谊并未转学而中断。初中毕业后,我上了北京手表厂技工学校,他上了高中。毕业后他没有下乡插队,因为那个时代军人子弟都选择参军。我是技校毕业,出来就是一级工,工资每月34元,再干一年就是二级工。王亚平参军之前,我们见了一面,也是迄今为止最后一面,在一起在昌平县城中心的一个饭店吃了一餐。并相互约定,看谁先入党。结果他在部队第二年就入了党,收到他的信,为他入党而高兴。
1977年底国家宣布全国恢复高考,我想参加高考,争取学习机会,因为我没有上高中,要要要参加高考就得复习高中课程的内容,我没有高中课本,所以我就向王亚平借了整套的高中课本,经过一年多的复习,参加了1979年的高考。考试结果:政治79分,其他都不及格,好点的在40多分,差的只有10多分。虽然不理想,但我尽力了,基础太差没办法。
高考结束后,厂里要招北京电大班,我经过考试被首期电大班录取了。全班只有24名学员。1982年7月毕业,分配在技校任教师。1986年12月光荣入党。比同桌晚了六年。
1979年他复员后,回老家了,在河南省南阳市绵麻公司工作。后来,我们联系就少了,也不知道这位同桌现在可好?我思念我们共同拥有的时光,期望有生之年能再相见。这就是我和同桌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