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之后的封闭小圈子内,大多数人是几乎不读书的。之前的我偶尔读读小说,也会有人对此惊叹不已,毕竟在大家看来能读一本书已经实属不易。也难怪,现在的智能手机包罗万象,获取资讯便利,打游戏劲爽,购物足不出户,打车一点就来……而读书总归是要静下心来的,容不得喧闹,所以浮躁的人们越来越不爱看书。
踏入体制已有七年,只能用“碌碌无为”四字来形容。热播剧《我的前半生》中的罗子君依仗多金的丈夫,多年不工作,不知外面世界的变化。因为在婚姻中两个人成长的脚步不一样了,所以貌美如花的罗子君也败在了姿色平庸但能干有手段的凌玲手下。那么,我又何尝不是?体制内的生活看似波澜不惊,保我周全,可是一直活在舒适区的自己实际上就是温水中的青蛙,说不定哪天就不行了。不管是罗子君,还是我,改变自己唯一的出路就是逼着自己成长。
对我来说,性价比最高的成长方式就是读书。几个月前,我开始参加了钱堂社区的约读活动,每一期都能完成20篇读书笔记和1篇读书总结。目前为止,总共完成了三期63篇文章。与此同时,在豆瓣同城接触了拆书帮活动,参加了1次线下活动,完成了便签拆书法11篇。这几个月来读书全凭感觉,顺手就读,读不下去的就搁置一边。哪怕这样,我也成长了不少,至少不空虚,也开始有信心有激情了。
读书的好处,显而易见。韩国畅销书作家二志成和韩国知名教育家郑会一共同执笔的《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以小说形式呈现了一个家庭破产、工作失意,又和女友分手的公司小职员洪镇洙,在好友和读书高手的帮助下,通过三个阶段的阅读,终于逆袭,从职场菜鸟晋级为行业翘楚,并迎娶了白富美。
读这个故事的构建,是为了向读者表明读书的重要性和阐述怎样正确读书,并且向我们传递读书能改变人生的这个信念。所以,故事的情节老套,细节部分也处理得不是特别好。比如,在书中作者描述主人公洪镇洙最终读了很多书,也能够在企业中给大家讲课,工作思路也开阔了不少,但是没有具体场景能体现洪镇洙在处理公司业务中能力提升的过程,而突然由一名普通销售部职员晋升为销售总监,然后抱得美人归,显得十分突兀。
不过,既然故事是为内容服务的,所以我们还是要抓住重点—如何正确读书,怎样通过读书改变人生。
作者,在书中向我们介绍了三个阶段的不同读书方式:
01
100天读33本书,培养阅读习惯阶段。
对于一个没有读书习惯的人而言,此时在挑选阅读书目时,要以自己的兴趣为着手点。作者认为要一次买齐33本,不过我认为在读书馆借阅读完也一样,中国古人常说“书非借不读”也是有理的。读书的时间可以从零散的时间中挤出来,具体安排为早上一小时,晚上一小时,上下班各半小时。
网络上,有很多类似的活动,比如战隼老师的“100天行动”,钱堂社区的“100天写作马拉松”都是一个道理。
不过,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人们会遇到倦怠期,怎样克服?
1、去见指导老师,听听他的建议。
2、去见书友,互相交流心得。
3、去图书馆,感受氛围。
当然,倦怠期的出现很正常,所以要多看看周围比自己优秀的人,才能不断进步。
要想离开相差无几的竞争环境,仅仅不停歇地奔跑是不够的,还需要付出两倍以上的努力能够实现。
02
一年读100本专业书籍,培养专业能力阶段。
故事中的主人公洪镇洙,虽然已经工作了好几年,但是业务能力跟进公司一年的新人没有多大区别,所以被企划部的总监调到销售部,如果再做不好则有可能面临失业的风险。
因此,面临职场危机的人士,最重要的就是提升自己的职场核心竞争力,做到专业第一,才可能不被替代。
此阶段的阅读可以细分为一年52周,一周两本。
第一步,挑选自己业务领域中的经典或基本得到好评的10本书籍,着手阅读。
第二步,用TTH读书法搜索书单。
先读几本书,会对某点特别关注,一直往下读,形成第一个“T”。读书读到一定深度自然而然会产生新的想法,而后就过渡到别的领域,形成第二个“T”。最终经过头脑整合,两个“T”练成一个“H”。
第三步,抓重点,不懂的地方坚持死磕到底。
比如在必需知晓的部分画横线做标记,空白处写感想;重要的内容抄录或录音,利用空隙时间反复读或听,消化吸收融合成自己的东西。
第四步,整理读书所得,采用各种形式分享出去。
平时我们写读书心得和书评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当我看完一本书后置之不理,合上书的一刹那,就已经忘了书上的内容。但是读完书要写书评,那必须认真看边写边回顾,写不下去的时候还得重新翻阅相关内容,梳理思路。所以,写书评的过程又是加深知识巩固和理解的过程。
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教别人。主人公洪镇洙在读了很多书后,在公司里开了几期读书分享会,每一次分享之前,他都得花费很长时间认真准备,不懂的地方还得反复琢磨,甚至要预测公司同事提问的各种可能以及回答的答案。通过这样的方式,打通了各个知识环节的阻塞通道,形成了知识体系,为我所用。
03
100天采访10个CEO(牛人),学习优秀人士的成功之道。
作者通过主人公的口告诉了我们,大多数人不能成功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因为成功人士看起来非常了不起,有些人觉得自己绝对做不到,缺少自信。
第二,在成长阶段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最后消耗地所剩无几。
在我们普通人看来,成功人士通常只出现在电视镜头里,手捧鲜花,自带光环,离我们太遥远。所以,我们总会这样安慰自己“这个世界上成功的没几个,何必自讨苦吃。”或者总认为“阶层不可逾越,寒门难以出贵子,我们努力奋斗的终点可能还是别人的起点而已。”
在热播剧《我的前半生》中,老好人老金对自己要求不高,几十年如一日做着一份同样的工作,对自己的未来丝毫没有规划。看到子君的朋友贺函、唐晶衣着精致,谈吐不凡,开着宝马住豪宅,感到自卑却依旧不思进取,只告诉子君“以后这样的聚会,我都不参加了。”因为身边的成功人士太牛,反衬了自己的不如意。只有远离他们,才能继续在自己的现世安稳中得到满足。
其实,采访牛人是“更艰难更有意义的读书”。
首先,你得有一颗真诚的心,通过各种途径联系到牛人,预约采访。
其次,在开始采访前,要搜集所以一切他们的资料,精心筛选内容。
再者,你还得做详细的采访提纲,设计好提问。
最后,采访完了还得整理稿件,梳理成专题文章。
这个过程,比较艰辛,但是收获也是巨大的。接触牛人,不仅可以让采访者受到热情的鼓舞,而且可以培养成功者的思维方式。
04
一年读365本书,开启成功者的行为模式。
首先,读100本有关当代成功CEO的书。
其次,读100本类似《自我拯救》的自我启迪类书籍。
最后,读165本有关领导能力的书籍,包括自传和评传。
此阶段的读书,又是开启与牛人“对话”的机会,这次读书不是单纯为了兴趣和获得新知而读,而是为了继续培养成功者的思维方式,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而读。
当然,书读再多,如果不思考,不自省,那么依旧会固步自封,甚至会目中无人。所以在读书的过程中,一定要停下脚步,寻求自己的不足。就像作者借洪镇洙之口所言:
一味的读书并不能使人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看看周围就会发现,有人尽管读了很多书,依然是独断专行只顾自己。这种人不愿敞开心扉倾听他人意见,只喜欢炫耀自己的知识,无视他人的存在。不想反省自身或根本就不懂得反省自身的读书是有害的。
只有能够自省的人,才可能真正转变思维方式。一个人具有了成功者的思维方式,想得明白,活得通透,即便没有成为成功人士也已然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