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看得见的美好

作者: 大黄的絮絮叨叨 | 来源:发表于2017-05-07 11:08 被阅读0次

            绘本,已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了,在绘本被我们熟知之前,有一个词我们经常会提到,那就是早期阅读。由于我们面对的是0-6岁的孩子,所以绘本成了我们开展早期阅读一个必不可少的媒介。那为什么选择的是图文并茂的绘本而不是其它的文学体裁呢?

           从绘本本身来说,它是言语艺术与绘画艺术的完美结合,它让孩子在听与看的过程中,得以用贴近他们的方式,去经历故事、理解内容,并欣赏到文学与艺术的融合之美。由于小朋友还不识字,绘本里的文字一般交由大人代劳,因此孩子们除了聆听大人的叙述语言外,剩下的就是专心看图。在一张张看似静止的画面中,随着不断地翻页,在脑海中逐渐勾勒出故事的模样,捕捉到故事中的情感,而这些经验让孩子对文学艺术的表达有了更多的感知。

            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当他们降生于这个世界,世界于他们而言,是陌生的,陌生带来敏感,于是他们会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无止无休的去探索。而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成人,这中间的发展,与我们人类的历史演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这是什么意思呢?原始时代的人们就像一个学步的小孩一样,身心都处于混沌未开的阶段。渐渐地人类有了语言,并通过口传和图像的记录,开始累积一些早期的文化。直到抽象的符号——文字的诞生,以及印刷技术的发明,我们开始跃入文明。同样,一个人的成长也是循着这样的轨迹发展,婴幼儿接近于人类的原始时代,他们本着自然的禀赋,面对整个世界。然后,他们开始牙牙学语,累积经验,并对具体的图像有了识别的能力。但由于尚未完全拥有理解高度文明所需要的那些装备——抽象化的概念以及文字符号等,所以在这之前,语言和图像就是他们认识世界最棒的媒介了。通常,孩子会动用原有的经验作为认识新内容的依据,等到他们理解了语言和图像所指涉的意义后,他们就会把书中带给他们的那些新体验融入自身,并使之成为新的感知与领悟。而这些,都是孩子顺利进入文字阅读的前奏。

            那我自己接触到绘本,也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当时看到的第一本绘本是《小蓝和小黄》,文字很简单,图画由一些不规则的色块组成,但是我却被带入到小蓝和小黄的世界中,感受到他们彼此融合变成小绿那一瞬间的高峰体验。相信每一个读完绘本的成人都会有类似的感受——一种说不上来的美好,很想试着用语言与表达,用文字去描述,但任何的表达,似乎都不足以匹配,甚至破坏了那种情感的意境。那么,类推到孩子的角度,当他们专注于一个故事,你还忍心用你毫无意义的提问去打断他们吗?

    《小蓝和小黄》

    那循着兴趣,接触到了很多优秀的图画书:《100万只猫》、《爱华的牛》、《玛德琳》、《逃家小兔》、《小房子》、《逃家小兔》、《让路给小鸭子》、《宝儿》、《野兽国》、《和甘伯伯去游河》、《母鸡萝丝去散步》等等,我慢慢看见了以前我在绘本中一眼无法看穿的“小秘密”。比如安东尼布朗的《大猩猩》中最后插在爸爸裤子后口袋里的那根香蕉;佐野洋子的《活了100万次猫》中虎斑猫最终的与世长辞。

    《活了100万次的猫》 《大猩猩》

            绘本对于儿童成长的滋养,我们已经内化于心。但是由于我们长期依赖文字去认知世界,所以当我们拿到一本图文并茂的绘本时,我们也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文字上,而忽略图画本身。所以,相比较小朋友,我们的视觉阅读能力还是很弱的。那作为孩子的引导者,我们又能怎么样很好的去支持孩子的发展呢?我一直觉得能够成为一个幼儿园老师真的需要蛮严格的要求,一个完全不懂美的老师如何去向孩子传达美呢?所以,看见,确实是一件需要学习的事。接下来会以绘本《Ball》为例,谈一谈我看见的美好。

            台湾的林真美老师说过:当你拿到一本绘本,你需要像个孩子,重拾人原有的敏锐感觉,动用你全部的感官去感受,放下你的既有成见,这样你才能畅通无阻的进入绘本世界。带着这样的魔力,我开始翻看《Ball》这本书,由于全篇的文字只有ball这一个单词,所以我的注意力被图画引领着,随着翻页,我好像回到了记忆最真实的起点,看着绘本中的Scout狗狗,就像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相信小朋友们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也会有类似的感受——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在所认同的对象上,并随之展开一段故事旅程。

            从我自己的经验,在这本书里读到了“陪伴”:新的一天来临了,绘本中的Scout狗狗随着小主人从睡梦中醒来,嬉闹了一番过后,小主人要去上学了,Scout百般不舍,小主人向Scout承诺自己会准时回来,于是Scout饱含深情地目送着小主人离开。接下来一个人的时光该如何度过呢?Scout望着眼前的ball发呆……在屋子里练瑜伽的女主人没空搭理他、摇篮里的小婴儿只会哇哇大哭、沙发上的猫对着他龇牙咧嘴,但他可没闲着,就像每一个妈妈离开,自己独自相处的小朋友一样,总会找到自己的乐趣。Scout于是独自和ball展开了一场自娱自乐的游戏,在想象与现实世界中来回穿梭,不亦乐乎。读到这里,蛮有感触,因为从小妈妈忙着做生意,大多数的时间都是独自度过,于是就各种想着法儿的游戏,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我想也因为提前预备了,所以现在很能适应一个人的时光。终于,Scout等到了小主人放学的时间,满心欢喜,见面免不了一顿“亲热”,于是属于Scout与小主人的游戏又再次上演了……

            故事中ball贯穿始终,对于Scout来说,ball也象征着和小主人的联结吧。就像很多刚入园的小朋友总喜欢从家里带点什么来幼儿园,小被子、小枕头、毛绒玩具啥的,可见的抑或是不可见的,对于刚离开家进入新环境的孩子来说,这些都是妈妈的替代物,有着熟悉的味道,也因为这些替代物的存在,他们得以获得安全感,在一个人的时候能够好好“照顾”自己。

            故事内容很简单,情感却是深刻的,隔着画面都可以感受到Scout与小主人之间情感的流动。就像《小王子》中所说:有的东西需要用心看才能看到。对于我们来说,每个人可以都是Scout,也可以都是那个小主人,在我们漫长且短暂的一生中,总有一些人或物,让我们愿意把最宝贵的时间给予他(她),见证彼此的酸甜苦辣。

            从图画来看,由于全文只有ball一个单词,所以图画主要担负着讲故事的作用。绘本里的图画除了要具备“美”,最重要的就是要具备讲故事的能力,在这一点上,绘本《Ball》做到了。小朋友处于图像思考阶段,通过一幅幅彼此有关联的图画,通过翻页流动起来,从而去经历故事。《Ball》中大部分画面采用了漫画格的方式去表现,给人一种欢快、跳跃的感受,而且以一种行为的连续性让我们感受到情节的向前和时间的流动。Scout的表情、动作极富有代入感,好似正在读这本书的小读者们也和他一起经历着这场自娱自乐、幻想与真实并存的游戏,与他同呼吸、共快乐。在色彩上,选择淡黄色这一温暖的色彩大面积地着色,让我们在经历故事的同时,视觉上也体会着温情。在幻想部分,Scout想象自己拥有一个超大的ball蛋糕、背着氧气瓶戴着氧气面罩在浩瀚的宇宙中追赶野猫,誓死要夺回自己的ball,紫色和蓝色的大面积使用营造了梦幻、神秘的氛围。

            从绘本种类来说,有一类特殊的绘本,也就是无字书,就是正文中只有图画,没有文字。而像《球》这种通篇只有一个单词的书也可作为无字书来理解,那么接下来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传递给孩子呢?其实,我个人还是蛮喜欢这类的绘本,对于我们成人来说,长期依赖以文字的方式去认知世界,所以当我们拿到一本图文并茂的绘本时,我们也是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文字上,而忽略图画本身。无字书对于成人来说是一个挑战,对于孩子来说却是一个解放,终于成人丢掉了识字这一盔甲,只能和孩子一样平等地去通过图画进入故事。对于这类绘本,有的人建议大人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用自己的话翻译给孩子听,这可以是一种方式,但对成人的文学素养要求还是蛮高的,因为翻译不好就破坏了该绘本本来的味道。我更倾向是将权利交给孩子,无字书帮助孩子发展对于故事的感觉,由于没有文字的限制,孩子们会调动自己的生活和阅读经验,以他们的方式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惊喜,成人的作用更应该成为一个引导者,引领着孩子去表达,具体的方式后面具体再谈。我们都看到过这样一幕:一个还不识字的孩子拿到一本绘本时,他们会一边指着图画,一边自己说着什么,而且每一次都还不一样。故事的意义是建构而来的,将权力交给孩子,或许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这个过程中没有对错,只有不同的感知与表达。具体的方法论,主要有:

    1 整体上把握

    2幼儿为主,有限示范:尽可能只讲述与情节发展高度相关的内容,将更多细节留给幼儿自己发现

    3补充细节:第二遍鼓励幼儿加入更多人物对话的想象,例如:他说了什么呢?他现在是怎么想的呢?

    4适当示范,丰富故事:第三遍鼓励幼儿加入更多丰富的描写和内心独白,成人可进行一部分的示范,另一部分由幼儿完成

    :方法论只是提供了一种行为取向,每一个孩子都有着不一样的轨迹,所以方法也是不断改变的,所以探索、探索、再探索,找到你和孩子契合的那个“点”)

         看见是需要学习的,因为能够看见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

    绘本,看得见的美好(ppt版本链接,内有绘本《Ball》完整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绘本,看得见的美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kru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