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 **
第十版
美国:尼尔-布朗 斯图尔特-基利
前言:
很多人不知道怎样切实有效地提出一些关键问题。
著名教育家约翰-加德纳的重要比喻,他严厉批评某些教师和教练,只给学生看知识园地里采摘下来的缤纷花朵,而不给学生看那束呈现在眼前芬芳美丽的花朵的种植、除草、施肥和修剪的整个过程。
Chapter1 : 学会提出好问题
批评性思维:
(1)有一套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的意识;
(2)恰如其分地提出和回答关键问题的能力;
(3)积极主动地利用关键问题的强烈愿望。
两种思维方式: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
海绵式思维:大量吸收外部信息,但是确是被动的,因为不需要你绞尽脑汁地去冥思苦想。缺点是面对外部的大量信息,不知道取舍。如果始终依赖海绵式思维方式,他就会对自己最新读到的一切深信不疑。
淘金式思维:自己掌握主动权,选择该相信什么忽略什么,带着问题参与进来,随时准备与之辩驳。
海绵式思维强调单纯的知识获取结果,而淘金式思维则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与知识展开积极互动。
两种思维可以互补,例如在谈论某问题上,至少你应该获得了很多关于这个问题的信息才行。
批判性的提问是检索信息和搜寻答案的最好方法。
弱势批判性思维:利用批判性思维来捍卫自己现有的立场和看法。
强势批判性思维:利用批判性思维来评估所有断言和看法,尤其是自己的看法。
批判性思考的人拥有的主要价值观是:自主性,好奇心,谦恭有礼,以理服人者逢之必敬。
接受还是拒绝一个立场,感情上的依恋绝不应该成为最重要的基础。
一厢情愿是批判性思维的最大劲敌。
Chapter 2: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论题分为两种:描述性论题和规定性论题
描述性论题:是指对过去、现在或将来的各种描述的精确与否提出的问题。
规定性论题:是指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所提出的问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92607/bd45a5dce1cf45ba.png)
找到结论才能进行客观评价
结论是逐步推断出来的,他们来源于分析推理。没有证据支撑的断言称为纯观点。
相信一个陈述(结论)是因为你认为它由其他看法所支撑,这就是在进行推理。
怎样去找一个结论?
- 问问论题是什么?
- 寻找暗示词
- 有可能的位置查看一下
- 记住不可能作为结论的东西
- 检查一下交流的语境和作者的背景
- 问一问“所以呢”?
Chapter 3:理由是什么?
所谓理由:就是指用来支撑或证明结论的看法、证据、隐喻、类比和其他陈述。这些陈述式构建结论可信度的基础。
只有当你找到支撑结论的理由时你才能判定一个结论的价值。
理由和结论相结合,就构成了“论证”。
![](https://img.haomeiwen.com/i92607/d6bbc75770271529.png)
论证本身特点:
- 论证必有目的
- 论证的质量有高有低
- 论证有两个明显的必要构成部分——一个结论及其支撑理由
怎样找到理由?
- 采取之一的态度去接触每个论证,针对结论要问“为什么”?
- 找到理由的提示词
结论本身并不是证据,它是一个由证据或其他看法支撑起来的看法。
理由是模具,结论据此得以成型和修改。
Chapter 4: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只有理解了关键术语和词组的意思(无论是直接的还是含蓄的意思),你才能对一个论证进行评价。
关键词或短语:指这些词或短语在论题的上下文语境里不止一个意思可以解释得通;也就是说,在你决定是否同意交流者的论证之前,你觉得有必要请他进一步解释的那些词或短语。
找准关键词:
- 检查论题有没有关键词。
- 在理由和结论中寻找关键词或短语。
- 留意抽象的词或短语。
- 通过反串来判断别人怎样给特定的词。
找到关键词之后:
- 检查有没有歧义
- 判定歧义
- 根据关键词语使用的上下文语境判断。
对于关键词的注意:
- 字典里的定义不一定适合文章里的情境。
- 小心饱含感情色彩的词语。
Chapter 5: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所谓假设:就是一个看法,通常没有明说出来,而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并用来证明其表面的推理论证。要全面理解一个论证,你必须要找出这些假设。
假设有下列特征:
- 隐藏或没有明说出来(大多数情况下如此)
- 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 对判断其结论有较大影响
- 可能有一定的欺骗性
有两个可以寻找假设的地方应该特别留意,那就是寻找理由需要它们才能证明结论的那些假设和寻找理由需要它们才能成立的那些假设。前者属于价值观假设,后者属于描述性假设。
所谓价值观假设:就是在特定情形下没有明说出来的喜欢一种价值观超过另一种价值观的偏向。在寻找价值观假设的时候,应该尽量一直说明价值倾向。
找出价值观假设的方法:
- 调查作者的背景。
- 问一下“为什么作者的立场产生的结果对他而言显得那样重要?”
- 寻找类似的社会争论,看看同类的价值观假设
- 使用反串的方法,采取与作者相反的立场,看看哪些价值观对这一相反立场显得非常重要
- 找一找常见的价值观冲突,例如个体责任和集体责任之间的冲突
设计规定性论题的完整推理离不开理由和价值观假设。
描述性假设:就是没有说出来的关于世界过去、现在和将来时怎么样的一种看法。规定性的或者说价值观假设是关于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那些想法。
找出描述性假设的方法:
- 不断思考理由和结论之间的鸿沟
- 寻找支持理由的那些想法
- 把自己放到对立的反对立场
- 意识到还有其他潜在的方法可以获得理由中提到的种种好处
- 对论题进一步学习了解
Chapter 6:推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误?
所谓谬误:就是推理中的欺骗手段,作者有可能利用这个欺骗手段来说服你采纳其结论。
常见谬误介绍:
- 人身攻击谬误:指针对个人的人身攻击或侮辱,而不是直接反驳提供的理由。
- 滑坡谬误:指假设采取提议的行动会引发一些列不可控的不利事件,而事实上却有现成的程序来防止这类连锁事件发生。
- 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指假设因为尝试某种解决方案后还有遗留问题未解决,那么这种解决方法根本就不应该采用。
- 偷换概念谬误:指在论证中的关键词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义,一旦不同含义之间的转换被认出来,这个论证就讲不通了。
- 诉诸公众谬误:指通过引述大部分人都持有这一观点的说法来竭力证明某个论断有道理,错误地假设大部分人喜欢的一切就是有道理的、可以接受的。
- 诉诸可疑权威谬误:指引用某一权威的话来证明结论,但该权威对这一论题并没有特别的专门知识。
- 诉诸感情谬误:指使用带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来分散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力,让他们忽视相关的理由和证据。常被用来加以利用的感情有害怕、希望、爱国主义、怜悯和同情。
- 稻草人谬误:指歪曲对方的观点,是它容易受到攻击,这样我们攻击的观点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
- 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指当现实中存在两种以上的选择时却假设只有两种解决方案。
- 乱扣帽子谬误:指错误地假设因为你为特定事件或行为提供了一个名称,你也就合情合理地解释了这一件事。
- 光环效应谬误:指使用模糊、引发人们强烈感情认同的美德词汇,使我们倾向于泳衣某件事而不去细致检查其理由。
- 转移话题谬误:指一个不想干的话题被插进来,将注意力从原来的论题上转移走,通过将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个论题上来帮助赢得一场论战。
- 循环论证谬误:指在推理过程中依然假设自己的结论成立的论证。
Chapter 7:证据的效力如何: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词和专家意见
所谓证据:就是持论者所告知的明确信息,用来证实或捍卫一个事实断言的可靠性。
在规定性论证中,需要有证据来证实属于事实断言的那些理由。
在描述性论证中,需要有证据来直接证实一个描述性的结论。
主要的证据类型: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词、权威或专家意见、个人观察、研究报告、类比。
Chapter 8:证据的效力如何:个人观察、研究报告和类比
Chapter 9:有没有替代原因
所谓替代原因是指一个言之成理的替代解释,可以说明为什么特定的结果会发生。
有果必有因,而可能的原因不止一个,试图去找到更多的替代原因。
找出的任何一个单独的原因都极有可能是引起事件发生的其中一个原因,而不是唯一的原因。如果持论者不能考虑到各种原因的复杂性,他们就犯了过度简化因果关系谬误。
千万不要贸然接受你所遇到的事件的第一个解释。要寻找替代原因,努力去比较他们的可信度。
比较理由时,使用下列标准:
- 逻辑上的合理性
- 和你所学其他知识之间的一致性
- 以前解释或预测时间的成功率
Chapter 10: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统计数据就是用数字表达的证据。
统计数据可能而且经常骗人。他们并不必然就证明表面上想要证明一切。
在评估数据时的一些线索:
- 尽量找出如何获得数据的相关信息,越多越好。问一个“这位作者或演说者是怎么知道的?”持论者想要用大量的数字来让你动心或者让你惊心的时候,你尤其要警惕。
- 要对描述的平均值的类型感到好奇,分析一下知道事件的全距和数值分布是不是会对数据多了一个有用的视角。
- 数据使用者拿一件事的结论来证明另一件事时你要特别当心。
- 先不去看作者或演说者使用的数据,把所需的数据证据和实际提供的数据做比较。
- 从数据中得出你自己的结论。如果这结论和作者或演说者的结论不一致,那么很可能其中有什么地方出错了。
- 判断有什么信息缺失了。对于误导性的数字和百分比以及缺失的比较,你要特别当心。
Chapter 11: 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
重要的省略信息:是指那些将会影响到你该不该被作者或者演说者的论证所影响的信息,也就是那些影响到你的推理过程的信息。
不完整的推理在所难免,其理由:
- 时空对论证产生了限制
- 由于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限制,论证必须尽快完成
- 持论者的知识总是不全面
- 论证常常是为了欺骗
- 持论者常常与你有不同的价值观、信仰和态度
找重要忽略信息的线索和提示:
-
找到常见类型的重要信息的一些提示:
- 常见的反驳论证
- 遗漏掉的定义
- 遗漏的价值观偏向和视角
- 论证中所指的“事实”的来源
- 用来获得事实的程序细节
- 收集或组织证据的其他技巧
- 遗漏掉的或者不完整的数字、图表、表格或者数据
- 省略的结果,不管是正面反面结果,短期长期结果,还是提倡和反对结果
- 当为特殊的预测技巧进行辩护时省略掉预测的失败,或者预测的失误
-
考虑是否有负面效果
-
面对信息缺失的现实
Chapter 12: 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结论只有在某人对理由的含义进行特定的解读或者假设之后才能的出来的。如果你对理由的含义进行不同的推测,那你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二分式思维方法会妨碍我们考虑多种可能性。
找出备选结论的一些提示:
- 努力找出从理由当中可以推导出的尽可能多的结论
- 使用条件句来限定备选的结论
- 重新将论题表述为“我们该怎样来处理乙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