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绩效管理,企业就谈不上管理。因为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为了产出更好的绩效。
不过,绩效管理一定要选对适合自己、有效落地的方法和模式。
当前,绩效考核最常用的工具主要有KPI,但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KPI考核存在许多的局限性。
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有一家工厂,老板感觉管理层用心不够,工作马虎,管理问题多多,比如品质不好带来大量的退货与客户投诉,内部损耗、浪费严重,团队协作不力等等,所以就专门聘请了一位有人力资源工作背景的副总,由他推行绩效考核。这位副总曾经有过使用KPI的经验,因此驾轻就熟地在公司宣导落地KPI考核:
在副总宣导的时候,公司刚刚做了年度调薪,虽然老板在绩效考核中提出了很多高要求,但是大多数管理者还是被动接受了。在公司刚开始运行KPI时,还是有一些效果的,大家开始关注各个指标和标准,做了不少改善和优化。
慢慢地管理者发现
自己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目标;
过去不怎么努力都能拿到约定的工资,现在很努力了还要被扣工资;
由于指标订的不好,存在很多不公平、不合理的情况,引发被考核者诸多质疑。
虽然管理者向老板和副总提出了很多疑问,但老板总总觉得这不是KPI的问题,是管理者自己不适应及心态出现了问题,时间长了就会接受的,所以老板以坚持的态度不予睬会。在实施KPI大半年之后,开始陆续有管理者提出了离职,还有一些管理者打算拿完年终奖再走人。
这时,老板意识到KPI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虽然推行KPI之后,一些老问题有改善的迹象,品质、损耗、协作有了一定的优化,但很快管理者开始钻空子、找理由调整指标、相互推卸责任,最后达成某种所谓的妥协。
为推行KPI,公司增加了HR人员,有的部门也增设了助理岗位统计数据,做了大量的表单和流程,可是效果并不太理想,而增加人员带来的人力费用并不低。
最重要的是,KPI没有得到管理层的认可,不仅想办法搞过场走形式,更引发人才流失、认同度下降。
最后,老板自己也扛不住了,辞退了副总,废除了KPI,回归到原先的管理方式,绩效工资基本上都是固定的。
很多老板觉得不做考核不行,所以自己折腾着做起来了。因为KPI过去相当风行,企业要想推行绩效考核,大部分都会首选KPI模式。
所以是,员工错了吗?还是老板错了?
其实,员工加工资当然没有错,对各种扣薪提出异议也没有错。老板给员工加了工资提出要求提高一些标准,对工作进行分工和设定考核,看起来也是管理需要的!
如何让员工做到数据说话,结果导向?看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6394382/428634b671e86c86.jpg)
现在我们从总工资里面拿出60%-80%作为弹性工资,分摊到各个K指标上(岗位价值)——薪酬分块
A.将工资细分模块,根据目标完成度,发放相应工资,充分激励能者多劳,减少企业闲耗。B.根据不同职位,设置不同比重的薪酬架构,最大程度激励员工积极性。C.每个职位的绩效考核,必须有明确的数据指标作为标准,以结果为导向,员工的激励与压力并行。
案例:为什么销售经理也开始关注公司利润?
如果他的薪资是底薪+提成的模式,那他会认为只有业绩与他有关,其他成本、员工流失等等都跟他没关系。
为了更高的薪资,他会要求公司帮忙提升他的业绩,比如降低价格,增加广告费用,招聘新员工等等。
而采取KSF模式之后,他会自己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那么在KSF的薪酬模式下,他的薪资是怎样设计的呢?
1)提升薪酬的弹性创造力,弹性部分占50%以上----越灵活的部分越具有创造性。
2)将员工的价值进行划分和细分,将价值分类定价,创造多少价值获取相应的薪酬回报。真正实现多劳多得、多创造多回报。
3)将产值量化与价值量化相结合,一切以结果为导向,深入分析价值模式与产值关系,并建立相互融合的计算模式。
KSF设计步骤:
一、首先,找出该岗位6-8个岗位价值点,设置K指标
指标提取要点:
这些指标包括销售额员工培训,团队业绩、人创绩效、回款率、毛利率等等
注:提取K指标三大原则:SMART原则,BSC原则 ,产值面和价值面相结合原则。
二、然后设置平衡点(老板认可,员工满意)
平衡点一头连着企业利益,另一头连着员工的利益,支点的核心是产值和价值。
三、最后,根据平衡点和各指标的数据确定薪酬方案
实行KSF模式后,在平衡点(平衡点:根据历史数据或员工和老板协商得来的,员工和老板都认可)的基础上:
![](https://img.haomeiwen.com/i6394382/871608e6f780c0d5.jpg)
销售额每增加10000元,奖励12元;
回款率每多0.05%,奖励3元;
人创绩效每增加1000元,奖励4元;
客户退货次数每少一次,奖励150元;
·····
实行KSF方案之后,
1、王经理本人更有动力了,在培训员工、节约成本上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2、门店员工流失减少,员工积极性大幅增加。
3、餐厅销售额虽没有大幅改变,但由于成本费用减少,人效提升,餐厅利润反而上升了20%。
对员工来说:
1;日常工作有了目标,知道自己重点抓哪些;
2;工资拿多少要靠自己而非老板;
3;多劳多得,少干少拿;
4;只要做的比过去好,自然可以拿到更高的收入;
5;有6-8个加薪渠道,激励员工主动积极干,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
对企业来说:
1;员工没达到平衡点,说明工作做的不到位,自然拿不到高薪;
2;员工达到平衡点,说明员工状态稳点,做的不比以前插差 ,做的很不错;
3;员工超过平衡点 ,说明做出了更好结果,自己能拿更高工资,企业获得更高利润。
干货:
KSF平衡点的选定
平衡点是KSF设计的核心,也是最难的部分,这个也是最近很多企业老板加到我微信问到最多疑问点:掌握这个基本就掌握这个设计的60%了。
1. 盈亏平衡点
也称“保本点”,对于刚创办的企业、处于亏损期的企业比较有用。
2. 历史均值
全年平均值、AB季均值、参照期均值等。对于快速发展的企业,可能并不会参考全年的均值,而是看最近一个周期的均值,即参照期均值。
3. 共识点
即企业与员工达成共识的支点。常用于历史数据不完整、不准确的情形,也适用于以前没有要求、不需要数据支持、依靠经验或感觉来判断的情况。例如,培训课时数、工作制度每月完成个数、小微企业员工流失人数等。
4. 保守预算
由于可参考数据不全或新业务存在不可对照性等原因,可用保守方式进行推测、预算。同时很多企业喜欢做大预算、做高目标(乐观预算)。不同的是,保守预算强调正常情况下的可实现性,排除一些可能性与单纯期望性。例如,公司明年新开一个项目,预计可做到销售额1000万,但这可能是乐观估计,管理层可能更愿意接受800万的销售目标。
5. 同期可比值
通常是对AB季或特殊期的直观对照,令平衡点更准确、更有说服力。绩效管理、员工激励机制资讯:zwwjx168
总结:
老板要懂得运用激励机制,让企业自动运转,鼓励员工做大蛋糕,并一起分享,只有这样老板才能真正得到解放,员工才能积极工作,企业才会越做越强!
对于以上,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评论,分享你的观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