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格尔佩林在《动机心理学》中写过一段话:
一个人对行为本身的意愿和他对于行为带来的结果的意愿,两者都是一个人最终是否行动的动机因素。每一个因素都有自身的拉力,若两个力是相对的,则其中更强大的因素将会决定一个人的行为。
什么意思?
一个人做事的动机,并不是单一因素造成,而是由个人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而往往起决定作用的是影响最大的因素。
做事的意愿属于个人因素,是向内的,属于自我驱动的部分;做事得到的结果是外部因素,是向外的,属于外部驱动的部分。
举个例子,我每天日更写作这件事(过程)的意愿很强烈,因为这个过程会让我感受到自己的情绪被安抚,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学到一些新知识和新认知。
而就目前而言,每天日更写作这件事(结果),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多收益,甚至牺牲了一些休息时间,有时候还会因为没有收益而产生焦虑的感觉。
这两个因素是相反的,但是我依然每天都在日更写作,主要就是写作这件事(过程),带给我的收获更多,也更强烈。
下面根据书中理论来讨论一个很多人都有的问题:拖延。
书中提到了一个概念:快乐无意识,并指出,“快乐无意识”,才是人类所有行为和认知的深层次动机。
什么叫快乐无意识?
快乐无意识只认可两种刺激——快乐和不悦。
对于促使有机体去寻找快感和避免不悦,是快乐无意识的唯一功能。
一个人所有的情绪、行为都受到这种快乐无意识的支配,即所有这些的背后动机,都是为了寻求快感和减少不悦。
比如拖延,拖延则是为了逃避这种不悦而形成的一种行为。
如何去解决拖延?
书中又提到另外一个概念:快乐原则。
即通过对需要做的事本身进行干预,让做这件事可以获得一些快感,从而解决一些负面情绪。
对于焦虑和拖延而言,本质是因为逃避不悦造成,那么如果想要解决,就要对这件事施加快乐元素。
结合这个原则,我们可以这样做:
一、远离让人产生拖延的环境
具体可以从事、人、物、环境、情绪等方面来改变。
比如不让杂事占用太多自己的时间,不过多接触拖延懒惰的人,让自己生活的环境尽可能保持整洁,不要接触太多负能量,多跟自律的人学习和交流等。
二、设定有意义的目标
把目标拆解到足够小,每个小目标必须设置截止时间,及时反馈总结复盘自己的目标和计划。
这个过程可以参考刻意练习的标准,即计划、行动、反馈、修正。
三、马上行动
想到一个任务马上行动,做好一个计划马上行动,拆解好目标马上行动,就算外部驱动的任务也要努力完成。
马上行动,是克服拖延最重要的武器。
四、注意自己的时间
一次只做一件事,碎片化时间内要学会思考和记录,学习如何安排自己事情的轻重缓急,学习时间管理法的相关内容和模型工具,比如二八法则和番茄钟法等。
五、想清楚自己的思维,提升对事物的认知
拖延是因为恐惧,所以想战胜拖延先战胜恐惧,真诚面对自己,永远认清自己和问题本身,不要过度依赖别人,你能依赖的只有自己,没有任何事是完美的,不要期待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六、自律是克服拖延,改变自己的最重要品格
学会延迟满足,先去建立自信,建立积极心理暗示。
这些内容可以通过写作来达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