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324302/aac9376001d6169b.png)
【原文】
子钓而不纲①,弋不射宿②。
【注释】
①纲:动词,用大绳系住网,断流以捕鱼。
②弋(yì):用带生丝的箭来射鸟。宿:归巢歇宿的鸟。
【翻译】
孔子只用鱼竿钓鱼,而不用大网来捕鱼;只射飞鸟,不射巢中歇宿的鸟。
![](https://img.haomeiwen.com/i3324302/d641bf4f6cdb878c.jpg)
【解读】
在捕鱼的时候,孔子“钓而不纲”;再射猎的时候,他“弋不射宿”。这样做是在告诉人们要对动物心存仁爱,不可滥捕滥杀,影响到鱼类的正常繁衍。儒家学说重视天人关系,主张万物和谐共存,这种思想,就是所谓的“上天有好生之德”。孔子重视仁道,主张人类应该效仿上天,不仅对人类自己,即便是对鸟兽,也应该心怀仁德。本章的这段文字,是对孔子垂钓射猎活动的记述,孔子的行为,就表现了这种仁德情怀。
在我国的传统观念里,人们最看重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凡事都要讲求个度,如若过了这个度,那就是无道的表现。孔子此举,体现的是“取物以节”的思想,讲求的是节制欲求。一个人有欲望是没有错的,秉持正确的行事原则,通过合理的手段,来满足某些欲望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有些人欲壑难填,再多的物质和财富也难以满足贪婪的心。这种贪欲,如洪水猛兽,不仅会严重危害社会,最终也会害了自己。所以,在物质匮乏的古代社会,所有的智者都特别强调节欲。从天人关系上讲,节欲能减少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索取,能保证动植物的正常繁衍生息,这是一种仁德;另一方面,节欲能积累财富,如果把这些物质用于救济陷于灾荒的民众,能挽救很多人的生命,这更是大仁大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