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共读打卡】30 如何确定与叙写“学习目标”

【共读打卡】30 如何确定与叙写“学习目标”

作者: 仗剑逆水行 | 来源:发表于2023-06-13 19:49 被阅读0次

【打卡书籍】《教案的革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卢明、崔允漷 著

【阅读用时】30分钟

        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一切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学的灵魂,是学习的质量标准,引领着教学的全过程,也决定评价任务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一、明确学习目标的设计依据

        课程标准、教材、学情和资源。

        《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基于学科逻辑的育人目标,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将抽象、笼统的育人目标“具体化”、“细节化”才是学习目标设计的重心,也就是对其进行有效分解。教师设计的学习目标通常是策略化的,可观察和可评价的,也是即时可操作的。

        二、把握学习目标的行为主体

        学习目标的行为主体一定是学生,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自然应该是学生所发出的动作,避免使用“培养”、“让”、“引导”等。

        三、规范学习目标的内容指向

        我们可以将学生最终的习得结果分为三类:成果、过程、创造,对应三类目标:成果性目标、过程性目标、创造性目标。

      教师在叙写目标时可将目标分成三维,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一个目标的三个维度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彼此相关的。每一条目标都表述成三个维度,即学会什么?怎样习得?通过这样的过程习得特定的知识与技能对学生有何意义(素养的提高)?反之,如果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单独写成一条就会带来无法清晰化评价的问题。且要求从宏观上看,多条目标之间又有侧重点,整体形成一天线索。

        四、达成学习目标的呈现方式

        呈现一个完整的学习目标必须包含四个核心元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行为标准,即谁来学、学什么、在什么条件下学、学到什么程度,大体分为四种语法结构。

        1.(行为主体)+行为动词;如,会背诵《沁园春·长沙》。

        2.(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标准;如,能写出不少于300字的短评。

      3.行为条件+(行为主体)+行为动词;如,通过回顾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特征及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能概括基因重组的类型。

      4.行为条件+(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标准;如,通过实验,探究弹力大小与形变量的关系,会用胡克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和图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总之,学习目标的制定是否准确、清晰、可操作、可评价,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共读打卡】30 如何确定与叙写“学习目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kzc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