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不多说,先上《五大数字力》总体思维导图,复习一下,五大财务比率。
今天的指标是平均收现天数。
三大报表环环相扣、相互交叉,平均收现天数不仅可以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同时体现公司的现金流情况。
它在“现金流量”模块中占比15%,这家公司是不是收现金的公司,通过这个指标,我们就可以判断一二。
是不是收现金的公司,对一家公司来说非常重要
一、概念
1、应收账款周转率:
上一篇文章
湖南黄金公司的现金占总资产比率曾提到公司的总资产由“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组成:
“应收账款”在公司的“流动资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应收账款如能及时收回,公司资金使用效率就高,如果公司的应收账款很难收回,那公司就生存堪忧,收不回,就只有死,就这么简单粗暴,所以之前民间出现过一些暴力讨债的现象,你不让我活,我也让你活不了。
个人层面
“应收账款”类似于你借给朋友的钱。现在一般“借钱的是孙子、欠钱的是大爷”!能及时收回外面欠款,你就能合理安排资金的用途,如果收不回来,那意味着什么,不说你也明白。
我原单位有一同事,做生意借了人家好多钱,他自己好逸恶劳,爱面子,喜欢摆阔,结果生意黄了,还嫖赌逍遥,被人暴力讨债,手脚都被打断了。
企业层面
应收账款除了反映公司资金的使用效率,还反映出了企业和它下游购买方的关系:
有的行业竞争相当激烈,企业为了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除了降价,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和下游购买方说“亲,你不用马上给我钱,货先拿去用,过几个月再结算”。这就是企业经营中很常见的一种方式------“赊销”,因此在资产负债表中会产生“应收账款”或“应收票据”科目。
回到应收账款:“应收账款”这个资产一年能为公司做几趟生意,我们用“应收账款周转率”表示,当然是越多趟越好,数据越大,说明它转的越快。
2、平均收现天数:
理解了应收账款,再看“平均收现天数”就容易多了。“平均收现天数”又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公式是:
“应收账款这个资产出去做生意,平均需要多少天能收回现金”。
假设“应收账款”这个资产每年能帮公司做6趟生意,一年以360天计(这里用365或360天都可以,为了计算方便,统一采用360天。)360天除以6趟,每趟需要60天,即平均收现天数是60天。
理解了上面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大家想一下流动资产中的下一个“存货”,如果用360/存货周转率,得到的是什么呢?
二、计算
下面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平均收现天数”两项指标,通过公式和计算实例,加深对指标的理解。
1、应收账款周转率:
公式
公式中的“期初=上期期末”,比如我们要计算2017年的“平均应收账款”,则“期初应收账款”采用2016年的该项数据,“期末应收账款”采是2017年的该项数据。
分母中“资产期初数额与期末数额之和除以2”反映了这项资产在一年当中的经营能力平均水平,因为行业有旺季和淡季之分,取平均水平比较客观。
以“宝德股份”为例,计算其2017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
以下数据来自慧博智能策略终端 2018 V3.77 (不知道这算不算打广告,我不是利益相关方,只是为了说明计算数据的来源,数据错了不怪我哦。o( ̄︶ ̄)o)
(1)分子:营业收入(见“利润表”中“营业收入”),为7.22亿元。
(2)分母: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a.查询“期初应收账款”和“期末应收账款”(见“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项),分别为1.14亿元、0.28亿元。
b.查询“期初应收票据”和“期末应收票据”(见“资产负债表”中“应收票据”项),2016年和2017年,期初为0.58亿和期末为0.12亿。
image.png
代入公式,得到
“宝德股份”2017年“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7.22/[(1.14+0.28+0.58+0.12)]/2 = 6.8次。
2、计算“宝德股份”2017年的“平均收现天数”:
(1)分子:取360
(2)分母:应收账款周转率为6.8次
平均收现天数=360/6.8=53(天)
两个数据与财报说对比,结果一致,计算完成!
三、判断指标
MJ老师总结:
(1)“平均收现天数”小于等于15天即可认为是收现金的企业,因为如果刷卡的话,Visa、Master一般一到两周结算一次,所以15天是等同于收现的标准。
(2)因为“应收账款周转率”在6次以上的都算经营不错的公司,所以“平均收现天数”在60天~90天内都属于正常范围。
“宝德股份平均收现天数为53天,不属于收现公司,平均收现天数在正常范围;应收账款周转率为6.8次,在6次以上,从转款回收来看属于经营不错的公司。”
image.png上面是今天课程“平均收现天数”的思维导图。
今日作业如上
动手计算今日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收现天数)并复盘,以简书形式,发到星球,并投稿简书专题。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每天学一点,相信一年下来会收获满满的。
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相信了!
网友评论
把学过的知识概念运用到实践当中去,这也是当初学习的初衷吧。
知识、概念跟投资理念相结合,运用到实践中之后,会逐步形成投资的操作系统,反复地学习、实操、学习会总结出自己独有的投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