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醒来,窗外雨声淅沥,这深冬时节却下着大雨,仿佛是春雨的演习。无心工作,最近都是懒懒的,运动也停了好几天,想起今天的日更,却不知道该写点什么。
我开始思考日更的意义,我知道我在考虑放弃日更了。
这样的模式是我熟悉的。
曾经有一段时间坚持早起,加入了早起打卡群,每天订好了闹钟,一响就坐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在群里打卡。不久的一天,我虽然按时醒来却久久不愿意离开床,我在床上思考,早起有什么意义?每天多出来的那一个小时起到了什么作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改变?除了增加在群里打卡的天数外,一切似乎都没有什么变化。而且我为什么要那么执着于早起,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同,并非每个人都是清晨的效率最高。我为什么不能灵活的生活,或者给自己一周一个自由起床日?思考的结果就是退出了早起打卡群,放弃每日早起。
又有一段时间坚持每天锻炼,报了一个舞蹈班,十几个女人的一个班,每天下午6点至7点30分跟着老师练基本功、学习排练舞蹈。开始相互约、鼓励,还兴致满满,尤其是渐渐压腿了、能劈叉了,成就感爆棚。不久又出现了矛盾,这个时间段正好是下午的饭点,要赶上跳舞就只能不吃或者应付一下。我是天生的吃货,聚餐爱好者,这样一来不仅下午的美食无法保障,就连朋友之间的聚会也无法参加了。怎么办?我开始在路上思考,为什么要放弃自己的喜欢和享受,去坚持一个重复且枯燥的东西呢?除了最初的新鲜感,真的很乏味,而且老师也说了,跳舞不能减肥,我预期的目标也达不到啊,为什么我不调整一下,一周只去几天呢,空几天留给朋友们不好吗?思考的结果是从一周少去一天,到一周少去两天,到最后一天都不想去了,放弃了每日跳舞。
还有一段时间坚持每天背50个英语单词,阅读英文文章,开始劲头十足,竟然有重回大学的感觉,渐渐读完了几本经典小说,是比较简单的,像《小王子》这类的。以前就非常喜欢《小王子》,不过是中译本,现在看原主,深深感觉到了母语的原汁原味,英文的美感。不出意外的是,开始懈怠了,我又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人到中年还要坚持背单词读英语?这和我和工作、生活都毫无关联,而且也没有任何用处,我身边的人看书的少,还看什么英文原著?思考的结果是不再坚持,放弃了每日英语。
当然少不了减肥,女人的终身事业,也曾制订了减肥计划,内容包括长远目标、短期目标、每日任务、奖惩措施等,不可谓不具体,也曾经严格执行,每天称体重、计算一日三餐的卡路里、坚持有氧加无氧运动。效果时好时坏不稳定,有过下百的惊喜,也有过反弹的气愤。后来,我又开始思考了,减肥真的是必须的吗?会不会人和植物一样天生就不同呢?黄瓜细长而茄子粗壮,为什么从来没有人想到去改变黄瓜和茄子的身材,而要把人变成千篇一律呢?有的胖有的瘦才体现多样性,也有丰富多彩的世界,为什么要受束缚于人一定要瘦这个莫名的主流审美?当然当然,思考的结果是顺其自然,放弃了每日减肥。
真是应了那句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看清楚自己的模式,再回头说说日更的意义。
日更是为了形成一个写作习惯,对于写作有两种观点,一是写作需要灵感,一是写作需要坚持练习。以前我是支持前者的,如果没有灵感,写什么呢?像一个小孩子面对空空的纸和空空的脑袋,无从下笔。近几年来,也许是看了春上村树的一些书,又觉得后者才是真正可以控制的。
写作说得高深一点,似乎有着很高的门槛,要写出好文是妙手妙笔,深厚的修为,深深的积淀。
其实也可以有另外一种理解,写作是个手艺活,是文字组合艺人,是玩文字的人,多写多练功到自然成。
季羡林说过一句俏皮话,“水喝得多了,自然有尿。”
按这个逻辑学一句,“日更多了,自然有好作品。”
哈哈,关于日更的思考还有继续,目前还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可能是还在犹豫期和动摇期,反正今天的日更是完成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