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282599/55a8f5442aaf1db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282599/aeaa65401b72f12a.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3282599/d7e53f5ba9d53786.gif)
小岛故事JM第二篇文章
![](https://img.haomeiwen.com/i3282599/7ea9c2f6024b1967.gif)
今天大部分地区普遍降温,大家纷纷都穿上了秋衣、秋裤,每逢此时就会让人联想到后宅镇黄花山森林公园上被漂黄的植被们。
黄花山上资源丰富,森林覆盖面广,是植被与鸟类栖息的好去处,这里不仅拥有汕头第一高峰大尖山,还有众多历史遗迹,如宋末元初陈璧娘送夫的“辞郎洲”
![](https://img.haomeiwen.com/i3282599/b5cdc92a43e52585.jpeg)
如此陌生的名字,却能够与花木兰这类巾帼英雄相匹敌,以下根据《漳州府志》、《诏安县志》、《新会县志》、《崖山志》、《潮州府志》、《续资治通鉴》等相关史料,大致还原陈壁娘劝夫勤王与鼓励丈夫抗元的爱国事迹。
![](https://img.haomeiwen.com/i3282599/831eaf6a92240c85.gif)
陈壁娘生于南宋末年,漳州诏安四都隙口村(今诏安县四都镇东峤村)人,还是漳州首任刺史陈元光的第二十代子孙,南宋末年抗元名将、都统张达之妻。
![](https://img.haomeiwen.com/i3282599/5d2a35652eeb3c00.jpg)
大约在景炎元年(1276年),元兵大败宋军,残军护送宋端宗赵昰(shì)等皇亲国戚来到潮州,驻跸(bì)在红螺山(今饶平县所城镇龙湾村境内)。
张达随即率领武馆学员到渐山上砍伐树木,堵塞元兵南下通道,并毁家纾(shū)难与陈植(陈璧娘之弟)、马骥,率众运粟万石前往红螺山支援宋军。
第二年张达一路护送宋端宗等人,辗转来到惠州甲子门,不久之后就被受封为潮州右都统,其妻陈璧娘也是一路随行,送至丈夫到海洲(今南澳岛钱澳)。
如今钱澳湾已经被开发商发展为旅游度假村了,当年的历史遗迹已然消失匿迹,但是陈壁娘对丈夫深深地思念之情却感染着每一个南澳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3282599/1efeeff8db0b3c7c.jpg)
此时她心中不由得感伤起来,于是作《辞郎吟》赠于丈夫,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丈夫依依不舍的缠绵之情,后来人们将这个海洲命名为“辞郎洲”
等到景炎三年(1278年)五月,南宋遗臣张世杰、陆秀夫等拥立赵昺(bǐng)为帝,在广东新会县以南大海中的崖山建立小朝廷,作为最后抵抗元军的据点,形势十分危急。
这时候张达在广西抗元兵败回家,陈璧娘明知宋朝大势已去,但仍然劝丈夫赴崖山勤王抗元,当时他的弟弟陈植、从弟陈格也在崖山军中,张达见妻子深明大义,便毅然从军效命。
祥兴元年(1278)七月,陈壁娘又作《平元曲》一首,托弟陈格带往崖山,诗句中悱恻缠绵,悲壮感人,抒发对民族国家忠贞之情愫,同时也鼓励丈夫积极抗元。
到第二年元军进攻崖山,宋军战败,南宋灭亡,张达、陈格皆战死。陈璧娘听到消息后,痛感国破家亡,便绝食随丈夫而去,遗留下来一幼子由姑母抚养,今诏安县东峰村有其后裔。
![](https://img.haomeiwen.com/i3282599/720d10e8027380d4.gif)
1959年,广东省潮剧院根据陈璧娘事迹,创作演出《辞郎州》剧目,因其事迹感人至深而风行闽粤。七百年后的今天,重读历史典籍,品味这位女英雄爱国主义情怀,她的精神依然令人奋发。
当我们再次登上大尖山的最高点时,不仅可以俯瞰山峦叠翠的群峰,又可极目烟波浩淼(miǎo)的南海,或远眺广袤无垠的潮汕平原,而陈壁娘的胸襟便是如此!
![](https://img.haomeiwen.com/i3282599/0a98cd0808b0432e.jpg)
本文为【小岛故事JM】作者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不胜感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