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用印象笔记构建你的外挂大脑
局长:怎么样把碎片化知识内化为自己所用

局长:怎么样把碎片化知识内化为自己所用

作者: 梁金龙聊知识管理 | 来源:发表于2019-06-25 19:42 被阅读11次

    你好,我是局长,这是我的第 70 篇原创分享。


    在知乎看到这样一个问题:长期通过微博、微信、知乎等平台接收碎片化的知识有什么弊端?

    我经常通过微博、微信、知乎等平台阅读。但我发现这些都是比较碎片化的文章,自己想系统地学习知识。然而自己看书,看一半就看不下去了,反而更喜欢接受碎片的文章、知识。产生了以下困惑:
    只看一些碎片化的知识有什么弊端?
    如果有弊端,怎么避免、改善、弥补这方面带给自己的负面影响。

    这个问题可以分两个面来看。

    正面:如果我们接收这些碎片化知识之后,用一套方法和流程把它们变成了知识体系,那么就百利而无一害。

    反面:如果我们接收这些碎片化知识之后,它们仍然是碎片化的状态,那么就是弊端重重了。

    曾经的我深陷于反面,不能自拔。

    记得微博长文很流行时,我是一有空闲就去刷,不断关注各种牛人,长文阅读起来感觉很爽,但过后什么也没有得到。

    微信公众号兴起时,我也关注了一大波,各种领域都有,当时感觉都是自己感兴趣的,或者觉得它里面有我以后用得上的知识,我就关注了。

    比如,我有一段时间很迷恋李叫兽的文章,天天去翻,还在微信里收藏了很多,感觉他讲营销真是透彻呀,记得那会,我还把一些让我眼前一亮的知识点,用手机截图下来,放在手机相册里,越积越多,从来不回看。

    还有知乎的使用,我开始是通过网络搜索一些问题,然后链接进来的。后来才安装了 App,有时上去浏览一下,但写回答分享很少,我是最近才开始写。

    微博、公众号、知乎上的牛人确实很多,大家分享的虽然有很多牛逼理念和实用干货,但放到一个更高的层面去看,所有的长文,所有的文章,所有的回答,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碎片化的知识。

    认识到这一点,我认为非常重要。

    我要逃离前面说的那个反面,避免整天接收碎片化知识,而导致自己焦虑不堪,我知道必须想办法把碎片化的知识变成系统化。

    后来,经过几番探索和众多朋友的反复验证之后,我终于找到了把碎片化知识变成知识体系的方法,并且可以把知识体系真正内化,为自己所用。

    我希望你阅读完下面的回答,你可以从弊端重重的反面,华丽转身来到百利而无一害的正面。

    一、为什么你会喜欢接收碎片化的知识?

    前面提到了,我自己曾经非常喜欢刷微博,公众号,知乎,去接收上面碎片化的知识。实际上,不仅仅是这些平台,我自己还在一些知识服务平台,比如得到App,千聊,小鹅通,喜马拉雅囤积不少了的课程。哦,还有抖音,快手,上面的一些牛人讲解的知识点,我也喜欢去刷。

    总体感觉就是刷着很爽,我想应该不仅是我,还有很多朋友也会有这样的感觉。

    放眼整个互联网,不管是在什么平台,不管是收费还是免费,不管是文字、图片、音频或视频的形式,一旦我们去接触了,我们就是进入了一个知识的海洋,这个海洋里有各种各样让我们眼花缭乱的知识。

    我们享受在里面的遨游。在这个海洋里,只要我们有时间去刷,我们都会遇到不同种类的新鲜的知识。

    我们之所以会上瘾,会喜欢接收这些碎片化的知识,在我看来,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我们天生喜欢短平快的满足

    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一张结构清晰的思维导图,一个头头是道的音频,一段精彩纷呈的视频, 我们都会喜欢,因为我们接收起来会有一种快感。

    哇,写得真好!总结得真到位!讲得真有启发!展示得真是形象!

    因为我们天生喜欢短平快的满足。

    我见过一些朋友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一年下来去读很多书,去听很多书,去写很多读书笔记,去画很多思维导图,感觉自己收获了很多短平快的成长。

    第二,我们天生拥有强烈好奇心

    面对知识的海洋,那简直就是一个宝藏。

    每天,我们在各个平台,社群看到别人分享的新知识,我们都觉得很新鲜,很有启发。

    想一想那些10万+的文章,如果你看到别人推荐出来,你大概率会去点开看一看。

    想一想那些已经超过1万,10万用户报名的课程,你也会忍不住想要报名参加吧。

    我们会不断扩展自己的学习和社交圈子,想要获得更多,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第三,我们大脑天生不想思考

    那些碎片化的知识,是别人经过深入思考之后,再拆开来一点一点分享给我们,我们接收多了之后,慢慢就喜欢上这种碎片化的方式,因为我们大脑不用去深入思考这些碎片化知识之间的联系,不用思考背后的逻辑结构。

    二、接收碎片化知识有什么弊端?

    实际上,当我们去接收碎片化知识时,我们的大脑也不可能做到深入思考,因为我们看不全。

    所以,接收碎片化知识会有一些严重的弊端。

    一、我们会慢慢失去深入思考的能力

    回想一下,你去阅读一篇文章,听一段音频,看一段视频,一门课程或专栏的一个章节,它们全部都是以碎片化的状态呈现给你,你接收起来相对容易,但你看不到全局,没有办法做到高质量的深入思考。

    就像是拼图,如果我们始终看不到全局缩略图,光靠一小块一小块的碎片,我们会失去方向,变得迷茫,甚至到最后会怀疑自己的拼图能力。

    二、我们也会慢慢失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学习很多知识,是为了啥?

    为了能够用起来,解决工作生活中实际的问题。

    但很多知识的使用,是有前提条件的,是有使用场景的。

    很多时候,我们去解决一个问题,并不能仅靠某一个碎片化的知识。

    因为很多问题的解决是需要多个步骤,涉及到多个知识点的。

    你可能看起来觉得太抽象了,我给你举个例子。

    比如,有一篇文章告诉你怎么样找到个人品牌的定位,刚好你遇到了这方面的问题,这个时候你读起来就会特别来劲。

    但是,读完之后呢?你可能知道了文章里讲解的关于个人定位的几个概念,可能还列举了一系列方法,你当时读完是很有启发的。

    然后你摸索着实践,最后,你根据里面讲的方法,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定位,然后呢?

    这个时候,基本上没有然后了。

    因为你遇到的问题,并不仅仅是找到个人定位的问题,你遇到的问题,是想要打造出成功的个人品牌。

    这个问题很大,涉及到很多步骤和方法。

    找到个人定位,只是其中的一个步骤。

    如果你根据一篇文章操作,找到了一个定位,然后你还会面临后面更多的问题,比如如何整理解决方案,启动项目,引流,成交,运营,一系列的问题你需要去解决。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些问题需要全局性的思考和设计解决方案。

    如果你只接收一篇一篇的文章,光靠里面的碎片化知识,你没有办法解决掉真正的问题。

    三、我们还会慢慢失去批判能力

    还是用上面这个打造个人品牌的例子来说明。

    一篇讲解怎么样找到个人定位的碎片化知识文章,虽然列出了很多概念和方法,但这些方法在实践过程中,还是会遇到很多的不可控因素,比如,我们做事情的习惯,所处的环境,心态和情绪,这些都会影响实践效果。

    而这些东西,在一篇文章里往往很难全部给你讲解清楚。

    另外,作者列出来的具体方法,作者本人或者是否有其他人已经成功验证,有没有案例证明?这些问题我们在接收碎片化知识时,往往是不会想到的。

    就这样,我们会慢慢地失去批判能力。

    三、怎么样把碎片化知识内化为自己所用?

    上面三个弊端,总结起来,实际上就是一种结果: 我们接到的碎片化知识,没有办法用起来真正解决问题。

    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拒绝接收碎片化知识呢?

    不,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前面有提到,我们每一次的学习,接收到的知识,实际上都是碎片化的状态。

    想要实现碎片化知识内化为自己所用,关键在于接收之后的操作。

    我们只有一个办法:把碎片化知识变成系统化的知识。

    只有用系统化的知识,你才能够看清全局,才能够稳定输出知识解决问题,才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创新性的解决层出不穷的问题。

    那么怎么做,可以把碎片化知识变成系统化的知识?

    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

    关于这个问题,我在上一篇文章《如何快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做到应用自如》有详细的讲解,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看一看。

    在那篇文章里,我提到一个杀手级的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叫做:主题研究。

    主题研究有四个好处,专门针对我们接收碎片化知识的弊端。

    第一个好处:让我们保持专注。

    主题研究首先要求我们树立一个学习研究的目标,也就是选定一个主题。

    注意,这里讲的是一个主题,有且只有一个。

    光是这样一个选择,我们就可以彻底告别以前在知识海洋里毫无目的遨游的状态。

    我们真没有必要一下子去接收那么多不同主题领域的知识,在一段时期里,只专注于一个主题,做出成果,就足够了。

    第二个好处:让我们保持持续。

    学习一个东西,最怕浅尝辄止。以为自己懂了,但实践起来,一个个的障碍,一次次的打击。

    主题研究有四个核心步骤,第一步是确定目标,第二步是收集资料,第三步是整理资料,第四步是输出作品。

    其中,从第二步到第四步,它是一个循环。先收集一波资料,马上去作整理,然后输出作品,再去收集另一波资料,再整理,再输出作品。

    如此循环往复,可以让我们保持一种持续学习的状态,对于某一个主题领域,研究得越来越深,越来越广。

    这个循环,我本人和我的学员们,已经反复验证过多次,非常科学和实用。

    第三个好处:让我们保持系统化。

    用主题研究的模式来学习知识,会产生两个核心结果,一个是知识库,一个是知识体系。

    这两个结果是不同的。

    知识库,我建议使用印象笔记来构建,就是在收集阶段把碎片化的知识,全部收集到印象笔记里,再用笔记本和标签系统把它们分类整理好,形成知识库,做到随存快取。

    比如,下图就是我关于个人品牌打造这个主题的知识库,主要存放在印象笔记里,用一套标签系统作好了整理分类,平时调取使用非常方便。

    知识体系,我建议使用幕布来构建,幕布是大纲式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搭建有逻辑,结构清晰的知识模块。

    这两个核心结果,可以让我们始终保持系统化的状态。

    第四个好处:让我们保持践行。

    这一点很重要,知识学完就要用起来。

    当我们用了知识库和知识体系,我们就可以比较轻松地应付所在主题领域里的各种问题,把学到的东西有逻辑有料地分享给别人。

    这些就可以让我们始终保持一种践行的状态。

    总结

    我们之所以喜欢接收碎片化知识,是因为我们天生喜欢短平快的满足,我们天生具有好奇心,我们大脑天生不喜欢思考。

    但如果我们只是接收碎片化知识,而没有把它们整理成系统的知识库和知识体系,我们慢慢会失去深入思考的能力,失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失去批判能力。

    为了把接收到的碎片化知识变得有用,我们可以使用主题研究的学习模式,把碎片化的知识变成系统化的知识。

    这样做之后,我们才能够看清全局,才能够稳定输出知识解决问题,才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创新性的解决层出不穷的问题。

    主题研究有四大好处,它可以帮助我们保持专注,持续,系统化和践行。

    希望你能够习得主题研究的模式,摆脱碎片化知识的重重弊端,华丽转身来到百利而无一害的正面。

    非常感谢你今天的耐心阅读,我是局长,一位知识管理和变现咨询师。

    我可以帮你变得更有价值,这样你就能闯出一片天。我会教你怎样创造、展示和传递价值。

    我曾是典型打工族,沦为重度知识付费用户,长期注意力低下,对生活极度焦虑和迷茫。

    后来我零基础开始全新领域写作50天获利20万,零基础打造个人品牌60天知识变现15万,跨界学习4个月精通幻灯片制作和财报解读,2个月学会音视频录制和剪辑大型软件。

    我创立了赋能懂事局,现指导学员打造个人品牌,完成有序知识管理和持续知识变现,让大家可以拥有自主掌控的事业,自由支配时间,做到家庭事业两不误。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个人品牌打造、知识管理和变现的问题,我很乐意帮你理一理,免费提供1对1咨询,但由于时间有限,仅限每天的前3位朋友,感兴趣的可以加我微信:junoliang007,同时赠送价值199元《印象笔记高手标配》手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局长:怎么样把碎片化知识内化为自己所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lox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