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事收录机”系列185,居然写于过年前。
这么几个月,难道全部发生的的是大事吗?
哈,也许是,也许不是,只是被我忽略掉了。
2)
从写完班里的每一个孩子后,我感觉我被掏空了。
然后,就写不出任何让我产生心流的文字了。
虽然写不出,但还是每天想着这件事。
每天,都要产出一些啥,才证明我没有白过。
3)
喜欢雨天,但每天都是雨天,还是会有发霉的感觉。
我是一个不喜欢带伞出门的人,但这两天,还是会带着伞出门,只带伞。
因为:能说服一个人的,从来不是道理,而是南墙;能点醒一个人的,从来不是说教,而是磨难。
没有带伞出门,遇上了雨,寸步难行的滋味,只有亲自经历过的人才懂。
曾经,最长的时间,我在地铁口等了30分钟,呼叫好友开车来接我。
教训是惨痛的,才会珍惜。
4)
喜欢一些有哲理的话:
人生会经历三次成长:第一次是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第二次是发现即使再怎么努力,有些事终究无能为力的时候;第三次是明知有些事可能无能为力,但依旧会尽力争取的时候。
活得比较佛系,但也没有那么佛系,积极争取,至于结果是啥,确实不能去想那么多。
不断成熟,就是不断放下的过程。
学会看淡一切,也是需要时间修炼的。
5)
孩子们的班级群里,除了表情包泛滥,还有各种词泛滥,我等这些,不明白这其中的言简意赅。
他们的表情包,基本都是自制的。
各个学生的都有。
创造力,他们第一。只是这创造力分为不同的地方而已。
6)
下午中层述职,记下领导的建议:
第一,系统与部分。开始就用系统思维,将自己放进一个系统中,分管的工作也是如此,才能看清全貌,一个结构化的思维,以及有的部门有交叉,需要备注感谢清楚。
第二,保底与卓越。有没有全覆盖的一个活动,用来保底。在这个基础上追求周月。体现:有事有人干,有人有事干。关于食堂管理,要收心先收胃。保底与卓越做好了,领导们才能游手好闲。
第三,常态与突破。很多工作都是常态化,如何做到突破呢?举例:信息中心,在每次节日来临时,屏保的话语都很应景;图书馆的书目选择问需于人,每个老师开书单,新书到时这位老师有优先使用权。(必须叹气:很多老师从来没有去过图书馆。)
第四,单打与团队。也就是个人与协同。一个讲团队的学校,才是好的学校。“教而优则仕”,不是“管而优则仕”,所以这句话得到了一定的证实。
第五,传承与创新。应该检查什么,又创新什么。追问:深度教研,或者师培方面,哪几招是过硬的。
述职基本围绕:坚持、突破、联动、创新、成效——去思考,这样的工作述职是可以的,但是个人呢?值得商榷。
小小鉴定一下:第一和第四,可以合并,第二、三和五可以合并。
对中层述职的理解,还在摸索中。
因为每年都述职,我不喜欢每年都说同样的话,那太无意义了。
7)
也罢,就这样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