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课堂
国学课堂(三十二)

国学课堂(三十二)

作者: 宁静致远_a3ea | 来源:发表于2021-02-19 19:10 被阅读0次

1.《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原文: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不出户,知天下:指有智慧的人对整个宇宙规律的把握。后天发育(眼耳鼻舌身意)局限于只能认识世界的一部分,大智慧者开发出后天能力之外、背后的能力。

一个证悟了的人不用通过眼睛、透过窗户去看就能领悟到天道,天道即宇宙的规律。

其出弥远:一个人如果没有开启先天的能力,而是靠后天的认知器官去认识道,往往越是不能把握真理,或者离真理越来越远。

其知弥少:圣人超越了后天器官的束缚能够开启出先天的智慧去提正感受真理。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真正证悟了的人,不是简单的靠后天的能力认知世界,而是开启先天的智慧。

不见而名:证悟之人,不是从表象上去认识世界,道要显现出来,才能知道。层次高的人能直接把握真理。

收获:大智慧之人不被后天认知能力束缚,能够开发出先天的认知能力,他们不妄为不被欲望偏见,牵引、束缚。而是能够随顺着事物本来的发展规律,本来的状态,成就一番事业。

2.致良知学习第二十六天

志愿:我立志成为一名感恩、慈悲、去私欲、自省、利他、自律,有良知的印证者。

听博仁老师导读、听鑫漫老师点评责善、最后自己用心去读原文。

前两项是铺垫,是疏通我心灵的沟渠,当逐字逐句读完原文,一股清泉在心中汩汩流淌,沁入我的心田。

对原文的理解更加深入:

“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古之圣贤时时自见己过而改之,是以能无过,非其心果与人异也。”

我们与圣人的区别就在于如何面对自身的过错。如同一面镜子时时照射着内心,引领我前行。

改过是我每天的功课,看自己如何理解,如何落实到行动。究竟只是想想“我要改过”,还是不放过任何一个细枝末节?这取决于我们本心的念头。当初听博仁老师说不放过一个标点符号,发现错误当即改过。我是这么做的,只是还不曾理解老师的初心。通过今天的学习,在内心为自己“追捕”,这句话在我的心里扎了根,看似简单的文字,是我改变心念的开始。

相关文章

  • 国学课堂(三十二)

    1.《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原文: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

  • 万和宫之国学课堂

    万和宫之国学课堂 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精粹,是中...

  • 广西师范学院暑期“三下乡”丨不一样的国学课堂

    国学始于清末 那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 号为“新学”、“西学”,而与之相区别 就产生了“国学”之名 走进国学课堂 体验...

  • 广西师范学院暑期“三下乡”丨不一样的国学课堂

    国学始于清末 那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 号为“新学”、“西学”,而与之相区别 就产生了“国学”之名 走进国学课堂 体验...

  • 走进国学课堂

    今天下午,青岛和平鸽之家举办国学讲座,我欣然前往。 地点在位于永平路上的街道文化站。由于我是第一次来这里,担心误了...

  • 国学课堂(八)

    1.《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原文: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

  • 国学课堂(十一)

    1.《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

  • 国学课堂(三)

    1.《道德经》第十七章 原文: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

  • 国学课堂(四)

    原文: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为;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 大道:人人都悟道、行道。 仁义:对混乱...

  • 国学课堂(九)

    1.《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原文: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学课堂(三十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lvo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