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微信多年,从未推荐过一个公众号,今天我谨慎推荐一个公众号,qiuyingweiyan,搜索这一行拼音,就可看到,就是“秋萤微言”。推荐原因:
1,作者是一位基层初中语文教师。
2,作者的学术水平,绝不低于语文教学行当中“自以为高端”的人士,这位秋萤微言却是基层无名小卒,是一位基层初中教师。老韩本人当非高端人士,本属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人,这位基层无名小卒的秋萤微言,水平绝对高过我。不是老韩廉价的自我谦虚或廉价地吹捧这位秋萤微言,而是实事求是。我浸淫语文教学几十年,有自知之明。您读公众号里几篇秋萤微言的文字,就可明白这位基层初中语文老师学术之超拔、思想之深邃,尽管都是随笔、随感形式的。
3,我真心的感触是,如果我到哪里讲课,提前预知台下坐着“秋萤微言”这样一位或几位基层教师,老韩我会千方百计“罢讲”,找借口溜号、走人。因为我毕竟脸皮还薄,若硬着头皮讲下去,我真的会“丢人现眼”,秋萤微言这样的基层教师在场,我一开口,我就会意识到自我的浅薄、无知、虚骄,我开口时一定不敢对视秋萤微言的目光,我会大汗淋漓。我时常想,有秋萤微言这样的基层老师存在,让老韩我真的多一份清醒、冷静、自知之明,多一份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谨严与慎重,多一份紧张、压力与敬畏,少一丝轻薄、孟浪、自诩。老韩我绝不敢有片刻自负、自大、张狂,老韩不敢对基层老师、对语文教学专业,指手画脚,意欲引领航程。因为,你以为自己是所谓“专家”、所谓“高端”,于是你以“高端”、“专家”身份,在台上或者在论文、著作里,虚骄张狂、张牙舞爪、指天画地,你以“高端”、“专家”的身份给基层教师“循循善诱”、“大言不惭”地指引航程,可是不知方圆国土哪个方位,就坐着一位、几位“秋萤微言”,“冷眼”审视着你,“榨出你皮袍下面的小”,审视出你的浅薄、无知甚至“装蒜”。这是我的真实心理。
4,作者秋萤微言,几乎天天写一篇文,也就是天天时时在“思想着”,且几乎篇篇都敏锐、细微、厚重,篇篇都深刻到力透纸背,令人良久沉思。秋萤微言之勤奋,读书之广博,思索之深至,令我“羡慕嫉妒”,也就是景仰。
5,难能可贵的是,秋萤微言的思想,都是紧密贴合具体的语文文本、语文课堂、学生的语文行为之中的,其思想不是脱离语文的,不是脱离文本和学生的,不是脱离课堂的,而是涓涓滴滴渗透于、融合于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学行为之中的。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是秋萤微言比不少语文人超越的地方,是不少语文人“想到却做不到”的地方,是让许许多多语文人服气的地方。然而,秋萤微言,却不是故意为之、勉强为之,在秋萤微言那里,却是自自然然的生活行为、人生行止。
6,这位秋萤微言,昨天在朋友圈里引用了著名学者左春和先生的一段话,大意是:任何体制都有一套规则体系,由此创制出体系化的语言及其方式,其中隐潜着体制的目的和主张。这些规则、语言和价值取向进而沉淀成一种文化,由于文化的公共性,又反过来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公共关怀和行为实践。
左春和先生这段话,像雷电一样击中了我。大概在1995年,我就产生了左春和教授这样的“学术观点”,并且我写成了论文(当然1995年我还没有说得如此直白)。可23年前的语文教学界的刊物似乎看不懂、也就发不出我这样的“似乎太过超前意识”的论文,于是,我就把我的文章收在自己的著作里了。时至当今,我从1995年甚至从1993年起,所作的一切语文学术工作,上课、解读、演说、发文,大概都是出于左春和这样一种“学术理念”,都是被这样的一种“学术思想”所指引。可语文教学界,却少有(或者没有)人,具有这样的观念,也少有(或者没有)人看出我的不起眼的渺小的工作里面,蕴含着这样“学术想法”。然而,我却是在一位基层初中语文教师秋萤微言那里,撞见了这样的“思想”。也就是说一位基层初中语文教师,居然能够激赏左春和先生这样的有点“高大上”的学术观念。
7,秋萤微言这样的基层语文教师的存在乃至星星点点的涌现,也许是一个“轻微”但却“郑重”的时代提示:我们中国语文教育的历史,已然深化到、蝉蜕到、前行到何种地步。而有心人、无心人,似乎还懵懵懂懂。
特此推荐公众号qiuyingweiyan
![](https://img.haomeiwen.com/i4466964/3c061529f65ffbb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