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背景
在上周三,6月5日的晚上,我参加了永澄老师关于《改变的本质》的分享,在分享最后,老师给我们留了一个作业,即利用UDH模型(created by YC)尝试解决一个可以在5-7天内被解决的小问题。这篇文章是对于我整个过程的一个记录和感受的分享。
不过在最一开始,我还是需要再介绍下UDH模型和赋能循环:
- UDH,即Use-Do-Have
- 赋能循环,详见《永澄:赋能循环使用方法》
这两个模型都是由永澄老师创造的,用来帮助我们花极小的启动能量去突破解决自己的瓶颈和卡点,而这两个模型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下图识别:
UDH和赋能循环的关系
一、确定小目标
我给这次的作业制定的小目标是:如何在每晚睡前落实日回顾这一行动。
二、使用UDH的探索
1. 做过些什么挑战?
① 向自己提出了一些问题,并尝试做了一些回答;
- 这件事儿对我来说为什么这么难?难在什么地方?
- 其实我自己也不清楚要把它做成什么样子;
- 我不知道要从中收获什么;
- 看到其他人有很好的日回顾,我也想有,但暂时能力够不到;
- 如果暂时能力够不到,我现在可以做出来什么东西呢?
- 我想通过日回顾实现什么目的?
- 通过回顾计划和现实的关系,找到偏差并及时纠偏。
- 如果要结合一元笔记,该怎么做回顾呢?
- 回到上面纠偏的目的,其实就是看两个:
- 今天完成了哪些计划,取得了哪些成果?(关联到www)
- 今天有哪些地方发生了偏差?明天怎样可以做得更好?(关联到ebi)
- 每日回顾一定要完全在当天晚上结束前去做吗?
- 未必啊,因为有了一元笔记之后,其实一整天都在回顾。
② 快速翻阅了《创造时间---专注于每天最重要的事》;
③ 在进行一元笔记过程中,增加了一个部分,即在完成记录之后,立马把第二天可以改善的ebi写下来。
2. 这些尝试是否有好的结果/效果?
由于端午假期我并没有进行尝试,所以整个的新体验也只是有3天的时间,但即便如此,我还是收获了一些好的结果;
① 自己对于日回顾的理解比以前要更深入些,之前只是一味地考虑要做成“其他人的样子”,而现在开始想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样子是什么,其实就是要纠偏;
② 注意力不再投放在“自己没有完成那种大而全的日回顾”上,反而是会关注自己今天可以萃取出来的经验和明天可以做的更好的地方;
③ 兜了一圈我发现,一元群内之前的打卡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进行日回顾的样子,真是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感觉!
3. 好的结果帮助我形成了哪些新经验?
对我来说,最为重要的一条新经验就是:
谁说日回顾要在晚上做的?你有一天的时间来做啊!
三、我的收获和体会
① “去做”才是解决问题的王道!不要留恋在那无谓的情绪中
② 如果非要的话,那就待上一会,也是很好的,不必苛责自己,人生那么短,都用来自我苛责和自我攻击是多么愚蠢的事情啊
③ 找到一个小目标,小一点,再小一点,然后去做,去解决它,去萃取它,去复用它。
④ 一切都是体验,一切都是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