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神仙,不可能长生不老、万寿无疆,迟早有一天会面临生老病死。每个人的信仰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经济状况不同,因而在临终前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也不尽相同。
【一】
近些年频繁往来于医院、养老院,目睹了一些在生死边缘或努力抗争、或苟延残喘的生命垂幕之人,感受良多,亦存积不少心结难以解开。
纵观各种病人在濒临死亡威胁之时,当知晓自己已病入膏肓将不久于人世,所出现的心态不外乎以下五种类型:
1、求生型:
恐惧死亡,渴求生存,宁愿遭受病痛的折磨而苦苦扎挣,求生的本能让其紧紧抓牢每一棵救命的稻草,舍得倾其所有维持奄奄一息的生命。
2、奉献型:
有一定经济收入和较好的医疗保障,凭着"活一天就可以挣一天钱"的信念,为了家人而苦苦支撑,甘愿饱受病魔的煎熬,前提是治疗费用严格控制,确保能给亲属留下更多的物质财富。
3、无奈型:
病魔缠身,疼痛难忍,企求苟活但力不从心,只得怀揣顺其自然的心态过一天是一天,得过且过,顺其自然。
4、绝望型:
得知自己身患绝症,恐惧心理占据上风,悲观失望,不能自已情绪,拒不配合医务治疗,导致病情恶化。
5、理智型:
明知病情严重生命已到尽头,为了个人的尊严,为了减少病痛的折磨,也为了不再更多地拖累家人,坦然面对死亡的降临,拒绝一切拖延生命的抢救手段,选择有尊严地离世。
以上五种心理状态,各有其存在的理由,也直接影响到本人临终前的生命质量。无论哪一种心理状态,都是当事人自己的选择,旁人无权干涉。
【二】
然而,还有那么一些情况,当事人自身完全失去了意识或自我控制能力,是生是死完全取决于别人的操控。那么在这种情形下,就出现了诸多法与理的摩擦、情与理的碰撞,也难辩彼时彼刻,当事人的生与死孰更人道、孰更残忍。
案例一
2016年夏天,某三甲医院病房中,有位91岁的病人,身上插了鼻伺管、导尿管、输液管,说他是个活人,他仅比死人多了一口气,用奄奄一息来形容毫不为过。就这口气还时常需要靠输氧来接济。这位老人曾是该院的老院长,巳入住病房如此卧床多年,孩子常年生活在国外,已退休的妻子每周过来看望一次,老人的日常料理全靠医院安排的一名护工。
据说,老院长退休工资颇高,医疗费用完全由公家承担,每月除去护工费外,那位每周过来看望一次的再婚妻子仍可坐享其近万元的高额工资。
案例二
2017年11月份,省会城市某医院老年病房里,有位93岁的病人常年不能起床,不会动弹,甚至不能进食、不会发声,一日三餐全由护工进行鼻伺灌入。
据说老人身份不一般,每年享受14个月的退休工资待遇,目前的护工这样照顾已超过两年,之前还有其它护工照顾过,累计入院时间不会短于三、四年。这位老人有儿有女,但病友大多没有见过病人的家属,按护工的话讲:"他家里人相信我,全部交给我了。"
真不敢想象,这种常年饱受病痛折磨、如今只比死人多喘一口气的生存质量,不让其按生命的自然规律轻松离去,却假以冠冕堂皇的理由无限度地拖延,所得到的结果究竟是人道还是残忍?而这种生存状态下的病人,恐怕早已不再是晚辈眼中值得尊敬的长者,而实实在在地沦为了一架造钱机器!
【三】
不久前,在微信上看到一段视频,有位表演艺术家以凝重而严肃的语调,朗读了一封琼瑶老师提前写给孩子的遗书,听后受到很大的震撼,也在心底里引发不小的共鸣。
琼瑶老师嘱咐儿子和媳妇,如果真要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不要动刀子,不要插管子,请求家人让自己有尊严地坦然离去。对此态度,笔者表示十二万分的敬意和尊重,并以为这才是合乎情理、真正人道的离别方式。
如果有机会能够让我选择自己的离别套餐,那么,我希望在明确自己已患不治之症或无可救药之时,可以毅然选择安静离开而不再遭受挨刀与插管之苦。
虽然对家人、对孩子是那样的不舍,对朋友、对曾经帮助过我的人是如此充满着感激,但是面对死亡不可抗拒的到来,我不得不做出这么一个看似自私却也大义的选择。
惟有这样,才可以不再继续劳人伤财、不再饱受病痛的折磨而又毫无尊严地苟延残喘。对自己是一个负责任的交待,对家人也是精神与体力的解脱。只有这样,我走的才会舒心、坦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