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知乎上看到一篇经典电影推荐的文章,其中有一部《肖申克的救赎》勾起我许多回忆。
这部电影我已经看过很多遍,而且我相信以后还会再去看。记得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因为我被海报上的主人公安迪所吸引。看到他的第一眼,我想到了当时的男友,说不清为什么,就是觉得他们很像,不是长的像,或许是那种气质,又或许是那个深邃的眼神。影片中的安迪是一位银行经理,而那时的他恰好也是从事金融行业。
大一暑假时,我和舍友利用假期打工赚钱,在外面租了一间房子,他是我的邻居。刚开始,我们并不熟悉,就算碰到,也只是彼此看对方一眼,连话都没有说过一句。一次,我下班回来,发现忘了带钥匙,只能站在门外等候舍友回来。后来他下班回来,发现我一直站在门外,询问缘由后,便让我在他房间里等候。或许是怕两个不熟悉的人在一起拘谨,他借口提出要出去买东西,让我留在房间里。这是我们第一次交流。
后来一来二去熟悉起来,聊天时才知道,我们竟然还是校友,他比我大三届。他是个挺细心的人,会做饭,早上有时会熬点稀饭,端来让我和舍友喝,晚上下班回来,我们三个人会坐在一起吃饭,聊天。那时天特别热,我们租的房子里没有风扇更没有空调,晚上我和舍友热的睡不着,在外面乘凉,他会主动把他的风扇借给我们。就这样相处了一个多月,我们即将开学,便离开了那里,这也是我和他唯一待在一起的一段日子。
开学后,我们偶尔电话联系,那时他对我表现出好感,可我只是因为他帮助过我而心存感激,并没有其他想法,所以一直拒他于千里之外。后来他去了外地,我们的联系便少了。我还记得在他走之前,他特地跑来学校,等了好久,等到我下课,来跟我告别,把他一些东西暂存在我这里,还送给我一支钢笔,红色的,很漂亮。
中间有一年多的时间我们几乎没有联系,只是会偶尔在QQ上聊几句。后来,大三毕业实习,我和几个同学到了浙江义乌一家针织服饰公司,我们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刚开始去实习,从一线干起,每天要干很多活,经常夜里加班到一两点。那时快到过年了,厂里放假,工人都陆续回家了,我们继续留厂实习。厂里空荡荡的,加上南方特有的阴冷潮湿的天气,让人更加思念家乡。那时同学家里刚好出了点事,她在电话里哭了,和她的家人互诉衷肠。本来在旁边安慰的我,也被这煽情的场景弄的伤心起来,因为那是妈妈去世的第二年,我没有回家过年,也是怕回家触景生情。正好那时他打电话过来,我一下没忍住,大哭起来。他慌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一个劲的问我。等我平静下来,告诉他原因,他才松了口气。他说他还以为我出什么事了呢。就是那个电话,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从此以后,我们就经常煲电话粥。他会听我抱怨工作的苦和累,也会鼓励我坚持就是胜利,他会帮助我规划以后的工作,会指导我怎样写毕业论文,会告诉我外面的世界多精彩,会提醒我天冷了多穿点……在远离家乡千里之外,还能有人这样关心你,哪个女生会不心动呢。所以,我也答应了他做他的女朋友。
后来我们实习结束,回到的学校,领毕业证,参加毕业典礼,然后同学们各奔东西。因为我们的专业要找工作基本都在南方,父亲不愿意我一个女孩跑那么远,所以只能舍弃专业找了一份糊口的工作。那时他劝我和他一起出去,但我拒绝了,我是想让他回来,陪我一起在这边工作。僵持不下的我们依旧这样保持着异地恋。时间长了,似乎就累了,加上我家里的人不同意,所以,我便提出了分手。其实,分手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和我一样,没有妈妈,而我,想要一个完整的家。现在想想,有点荒唐,完整的家就一定幸福吗?就像现在的我,也许这就是报应。我以为分手会像电影里那样,死缠烂打,最后不欢而散。可出乎意料的是,他只问了我一句,你想好了吗?那时我很果断的答复说,想好了。他说,好的。就这样,我们的恋爱从电话里开始,又在电话里结束。
奇怪的是,分手后,我并不难受,没有电影里那般吃不下饭,痛哭流涕。我一度怀疑,我是不是真的喜欢过他。最后一次见他,是半年后,他之前走的时候有一些东西留在我那里,他过来取。那时,已是深冬。我只有一条薄被子,晚上躲在被窝里还是瑟瑟发抖。而我的工作刚起步,工资只够我糊口,实在没有能力再去买其他东西。他过来拿东西,看到这样的情景没有说什么。收拾完东西就走了。过了一会儿,他给我打电话,说让我下楼取东西。等我下去后,发现他手里拿了一条厚厚的毛毯。他把毛毯塞给我之后,就转身离开了。我在那里站了很久,心里说不出的滋味。从此我们再也没有联系过。
他是懂我的,可我们有缘无分。在我眼里,我们或许更适合当朋友,我曾经想过重新找到他,和他做朋友,这样的想法很快就扼杀在脑海里了。现在彼此都已经结婚生子,既然都有了新生活,就不要去打扰别人了。那些青涩的年华,那些失去的曾经都已不在,还是在心里留一份回忆吧,希望我们都能过得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