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用户心理可以满足用户深层次的需求,如果用户深层次的需求被满足就会带来更好的黏性。因为此时用户会感觉产品懂他,会有情绪上的波动,用户与产品的关系就会变成朋友甚至是知己,用户对产品的依赖也会越来越强。
互联网上常见的用户心理主要有用户共鸣和爱现(喜欢展现自己)等。把握住用户的这些心理就很可能会设计出让用户尖叫的产品。
我们先看第一个用户心理:共鸣。共鸣的核心特征是,用户将自己的经历、心情与产品中的某一个元素联系在了一起。每一个人都需要情感共鸣,每一个人都有过去的经历。现在中国年轻人内心深处越来越孤独,朋友圈里大家都信仰财富自由,但是大多数人并没有找到为之奋斗的路径。焦虑与孤独感恰是如今快节奏下年轻人的写照,现实生活的不如意,让人们愈发渴望获得情感共鸣。
比如一段文字、一首音乐、一个图片或者一个短视频,都有可能引起用户的共鸣。网易云音乐的评论功能。如果音乐使用户产生共鸣,对于用户来说就是莫大的享受。此时用户就有意愿对这首歌曲留下内容,其他用户在听到这首音乐看到前一个用户留下的文字时,也会产生共鸣。这样由音乐构建的网络效应就显现了,就形成了一个社区的雏形。
互联网产品对于用户共鸣情绪的释放,设计出了点赞功能。这是一个操作起来简单,但是可以快速表达自己情绪的功能。同时也可以让发布内容的人感受到情绪反馈。
互联网上另外一个常见的用户心理是爱现,或者叫做成就感。获得成就感或者他人的认同是我们与生俱来的需求。特别是年轻人,形成自己的独特人格时期,需要通过周围的人、环境、事物来判断自己,看清自己。
互联网的传播特性也大大增加了用户的爱现心里,不管是发朋友圈还是在抖音、快手上拍视频,都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同。产品如果能够通过一种功能方式满足用户的爱现心里,就会逐渐聚集起用户。爱现心里如此普遍,所有与用户产生内容、用户讨论交流、用户分享的产品,都应该仔细考虑用户的这种爱现心里,并在产品设计中找到满足用户爱现心里的方法。
#每天一个思维模型: 03 局部最优与全局最优
概念:局部最优与全局最优是数学中的概念。所谓局部最优,指的是对于一个问题的解在一定范围或区域内最优,在数学中对应的方法是求极值。或者说解决问题或达成目标的手段在一定范围或限制内最优。
而所谓全局最优,指的是针对一定条件/环境下的一个问题/目标,若一项决策和所有解决该问题的决策相比是最优的。转化为数学问题就是求最值。
理解:关于局部最优与全局最优的关系,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局部最优不一定是全局最优,但是全局最优一定是局部最优。生活中总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全局最优解是很难寻找到的,或者说根本就不存在。我们应该设置一些限定条件,然后在这个范围内寻找最优解,也就是局部最优解——有所斩获总比空手而归强。
启示:在互联网产品中有一种说法叫“小步快跑,快速迭代”。讲的就是局部最优与全局最优的关系。因为互联网产品更新迭代快,不应该做十年磨一剑这样的憋大招的操作,这样的操作看似是为了寻找全局最优解,但是往往会因为产品脱离用户而不被市场接纳。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开发完成一个核心功能后,就立即把产品投入市场中,根据市场的反馈进行迭代寻找局部最优解。在不断更新,不断迭代的过程中,逐渐趋近全局最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