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06eba44768c4
三、媒婆们
“荷花村出了个女秀才”,这消息不胫而走,口耳相传,彭荷秀成了当地小小的名人。
按本村人,不,按彭六夫妇的说法,这个彭荷秀是他俩从小按女孩养大的孩子,为的是怕夭折,在菩萨面前许过愿的。如今机缘圆满,彭荷秀恢复男儿身了,彭家立刻跻身村里最有“前途”的家庭之一。
本村人却大多数不以为然。他们嘲笑彭六,说他为了得着秀才的好处,把女儿卖了。还有传说彭荷秀是他从亲家那儿过继过来的孩子。
但后来的传说就越来越慌腔走样了。有说荷秀是半人半妖的,日里是清俊秀才,夜里是绝色女子,不知干些什么勾当。有说彭六一家都是妖的。编得天花乱坠,乡下人又偏好这口,越传越没了影儿……
过了秋割,早又到了挖藕时节,村里人家多半依赖着这藕的收入,日夜忙碌,精力不逮,才少了些传言碎语。
往年挖藕,都是彭六一个下塘,今年荷秀也加入了——往年荷香是从来不下塘挖藕的,只做清洗工夫。今年荷秀下塘,却让人们大开眼界。
只见荷秀全身披挂,穿戴了一套奇装异服,近看才知是油布裁的连身大衣,整个人简直是装在套子里,就这样走进齐腰深的泥里,挖藕。引得大人小孩都好奇地跑去围观,荷秀也不以为意,不过也不与人交谈,只埋头干活。
平时人们挖藕,不过是脱光了趟进泥里,出来时用水像洗藕一样洗净就是了。荷秀的这个“发明”却是两样:也不耽误挖藕,也不用浑身滚满泥浆,上岸后冲洗油布衣就是了,第二天接着穿。
“这荷秀就是取巧罢了,”有人不服气地说,“哪像个读书人。”
不管读书人不读书人,荷秀就是这样给家里挖了一季的藕。
平时,彭六一家正常过活,与本村人并无不同。略有不同的是,他们家夜里点灯。本村人没有这么干的,都是日头下去了就早早歇息,荷花村在夜里一片漆黑,安静祥和得如同義皇时代,独有彭六家的窗口透出灯光:荷秀在读书,母亲在做针线活。灯光亮到什么时候,村里没人知道,因为早都睡熟了。
“啧啧,这得多费灯油啊……”本村人以为不屑。村长却说:“读书人就该是这样的。咱们村到底有了一个读书人!学着点儿罢!若早有多几个这样的,咱们村怕不出个状元?”
直到农闲时,荷秀收到了学政的书信,让他务必今年底参加省考,还托人捎来了盘缠。大家才将信将疑地,认可他是本村的秀才了——不然,为什么学政这么看重他呢!
这边,荷秀一出门,那边,说媒的赶着就上门了。都在争说这家姑娘好,那家姑娘贤良,都想做秀才娘子。只没有本村的人。看来这说媒的都是靠传言打听,人家也无非是奔着秀才身份而来的。彭六夫妇一概笑拒,好言相送出门。
只有一次,有个说媒的说到最后说走了嘴:“哎呀你家这心眼也真是……孩子为功名努力是没错,也不耽误婚事的啊。什么,孩子说终身不婚?你们还当真?别是这样罢:如果你家果真是女秀才,我给你们说个上门女婿,保管交关好!哎呀哎呀……有话好好说,你怎么骂人呢,彭六!真是好心着雷劈!我……喂,让我拿回我的扇子再走!你这家人,啧啧,有什么了不起,对人不尊重!……”一路嘴碎碎的去了。
这些,荷秀都不知道。他独自走在去省城的路上。这是他长这么大从来没去过的远方。
(待续)
莲子清如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