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正午,为了听完这个故事,我们决定去船主人家吃饭。主人自是高兴的,到了他家,船泊在柳荫下,就去厨房忙活了,我们仨就坐在他家凉台,一边看风景一边喝茶闲话。
小元是个好发问的,回来犹缠着主人问:“彭荷秀后来有没有当官?他后来到底有没有结婚?他父母怎么由得他呢?……”
“哎呀你住嘴,让大叔去忙他的,坐下来,且喝茶。”我把她拉过来。
阿朋笑道:“你没听大叔说吗,彭荷秀已成了一个传说,真相怕是不可考了。你倒不如问问,这莲花镇上,还有没有彭家的后人?”
“不过,有时候,传说是有生命力的,仿佛造出了一个活生生的人。”我也笑道。
虽是盛夏,此刻在水边,柳荫底下,微风习习,倒也清凉。
午餐比较简单:白米饭,几样菜蔬,一尾鲜鱼,没有肉。我们又央主人去买点啤酒和花生米。
然后,我们边吃喝,边听大叔继续讲故事。
上回链接:荷花劫(3)
————————————————————
四、乱世人
这年年末,荷秀去省城的贡院考试,还没回来,荷花村人已听说出了大事:省城沦陷了!
事实上,岂止是省城沦陷了,京城亦已沦陷,整片江山即将易主。村里人没想到的是,平时听的戏唱的曲儿,故事也会应验到自己家里来……
“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眼看又是一个做太平犬而不得的时期。
荷花村地方偏僻,尚未被大军过境所触及,但早已人人自危。有几家商量着要逃往他乡,但天下大乱,能逃去哪儿呢?……
正逢村长与几位老者愁坐在一起,忽听得荷秀从省城回来了,马上叫人去请来。
荷秀归来,仍是穿着他母亲手作的粗缯布衣,连日来风尘仆仆,人都消瘦了。听得长者们说到逃亡一事,他摇摇头,说如今各地都陷入兵荒马乱,难以寻得避秦之处。荷花村地处偏僻,原就贫瘠,只有小心自保,或可渡过。
如何自保呢?有年纪的人都知道,兵、匪、敌无论哪一方来临,都不外是抢夺财粮杀伤人口。荷秀说,正因如此,只有一个“躲”字诀。让村中抽出若干青壮年,每日巡逻、登高瞭望,发现有军队或团伙来近,马上吹哨报警,大家弃去房屋,登上小船,驶入芦荡深处躲避。这样商量之后,村长力主按荷秀的办法,“总比逃出去被杀被饿死强吧。”……
村里依法而行,试过两次,村里人全身而返,回来不过损失几只鸡鸭,几筐粮食,尚能承受。可是第三次,散兵们什么也没捞着(聪明的村里人,竟连鸡鸭猪狗等一律搬上船躲出去了),恼羞成怒放火烧了几处房屋。幸而荷花村各家依塘筑巢,房屋原分隔得远,没有连绵一片。荷秀又与村长等出来组织邻里,合力帮助被火烧的那几家重新搭建木板房,各家相帮点用具粮食,又能安置了。
私下里,村长与长者们对荷秀不由颔首称赞。“这孩子若不是生不逢时,怕不做了大官了!可惜了的。”
如今,荷秀家到夜里也不点灯了,整个村子在夜色掩护下寂静无声,村里人平时出入又都是水路,竟可无迹可寻。一时,村里稍为安定,紧着有限的余粮,就等着熬过这风雪交加的冬天。到了春天,又能种粮食了,地里野菜也多,可以充饥。
只是这苟安之世,不知何时结束。毕竟江山易主,荷花村可以忘了别人,别人却不会忘记这荷花村。
(待续)
![](https://img.haomeiwen.com/i6021723/91405d4a5e34711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