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云:
四十年前战角吹,亮剑南疆惩越贼。
青春不负祖国令,血染风彩立丰碑。
四十年前的今天,共和国最后的一场战争爆发!
1979年的2月17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文章,宣布对越开战!同日凌晨6点40分,我国对越自卫反击作战总攻正式打响。
记念那场渐行渐远的战争这天,在中越延绵500公里的边界线上,万炮齐发,56万解放军发动突袭,对越自卫还击战全线打响。中国本着不要越南一寸土地的原则,在战争爆发后28内撤回了边境线。一个月的对越作战,中国人民解放军共歼敌57152人,东西全线推进越南纵深30-50公里,最远达100公里,收复了被越军侵占的中国领土浦念岭和庭毫山地区。解放军在撤退回国的过程中,回收了此前援助越南的大量物资,并沿途摧毁了越北地区的军事设施、公路、铁路、矿山等设施,解放军付出的代价是牺牲8500余人。
然而19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以后,越南自以为在战争中吃了亏,丢了面子,就想在边境问题上压中国一头。于是他们出动部分军队夺占边境骑线点,占据有利前出位置,并派遣特工部队对中国一侧进行侦察、破坏和袭扰。由此拉开了长达十余年的中越边境战争。
记念那场渐行渐远的战争此后十年中越边境战争,中国通过轮战锻炼了部队,新式武器也获得了检验,更维护了中国西南边疆的稳定。对越南方面来说,这场战争的影响是持久的,国力遭到了长期消耗和破坏,最终不得不改弦更张。这场对越自卫反击战,捍卫了国家主权尊严,抗击了当时苏联世界霸权主义和越南区域霸权主义,打出国威军威,为党和国家实现发展战略和外交战略根本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为我国获得了四十年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国际安全和平环境,其伟大的历史功绩永远不可磨灭。
然而,由于中越两国的关系特殊,历史上同样从半殖民地半封建过来,同是社会主义国家,曾经的“同志加兄弟”。当硝烟散尽之后,历经岁月洗涤,发现这场长达十余年的战争,渐渐很少被我们说起,渐渐的被大家所遗忘。 然而,共和国不应也不会忘记,全体的中华儿女更不会忘记!
可以说,这是一场60后参与的战争。当时刚刚文革结束,全国正开始四化建设,改革开发刚启动。在这场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得到的抚恤金都是很少的,从公开的报道可知,在1979年对越战争牺牲的战士,政府按照战士500元,干部1000元一次性发放抚恤金。而岁月无情,弹指间那一代人,现在都已是双鬓发白,即将走向迟暮的老人。由于特殊的历史时期,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以及百万大裁军、国企改制,许多军人在战后背起行囊转业返乡,紧接着又遭遇“下岗买断”自谋生路,一些人闯出了一番天地,还有一些,失落、迷茫……
而后面的70后和80后,则是伴随着中越战争的长大。尤其是70后,如我自己,小学中学大学全程伴随这场战争。那时,八十年代,听得多的是老山,法卡山前线,猫儿洞与战斗英雄。《十五的月亮》、《热血颂》、《血染的风采》这些歌曲,响彻祖国大江南北,几乎人人会唱。最爱看的电影是俗称为打越南的,如《高山下的花环》、《铁甲008》、《新兵马强》、《长排山之战》等,可以说一代人的记忆,全在这里。
战争是残酷的,一个个血性男儿,为了共和国的安危,毅然奔赴边疆,涌现出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永远鞭策着人们保卫家园。这里有“前边是雷场,不要靠近我!”然后纵身滚向雷区的彝族班长安忠文,有新一代“王成”江苏溧水战士韦昌进,用报话机向上级呼叫:“为了祖国,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引导炮兵先后击退越军8次连排规模反扑,11个小时独自坚守战位,并成功守住了阵地。有战斗英雄史光柱,失去双腿的侦察英雄杨仕春-----
记念那场渐行渐远的战争战争无情人有情,一个个军人,年轻战士,牵动着多少人的心,尤其是家人。而那些永远血洒疆场的烈士呢,有个叫赵占英的烈士,1984年4月28日牺牲在老山前线,和 900 多名烈士,一同葬于距家500公里的麻栗坡烈士陵园。由于经济拮据,他的老母亲一直未能前去探望自己的孩子。当她凑足路费赶到麻栗坡烈士陵园的时候,已经是20年之后。500公里的路程,她走了整整20年。儿子牺牲20年后,她第一次在烈士陵园看到儿子的墓碑。20年了,她终于亲手抚摸着儿子的墓碑,扣问苍天,嚎啕大哭。那情那景,天地谁不与之动容。
曾在央视乡情纪录片中,看到老兵郭益民寻找战友李保良遗骸的故事。在1979年3月11日夜,为掩护主力撤离战场,李保良牺牲,年仅19岁。而在不久前他们不经意的一次谈话中,李保良对郭益民说:“我要是死了,你要把我弄回家去。”真没想到这就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生死约定”。在李保良牺牲十多天后,郭益民才获知了一个消息:当晚因为战情紧急,李保良的尸体并没有随部队顺利撤回境内。
此后的30年,此事成了郭益民心中无法言语的痛。郭益民从部队复员后,回到许昌一橡胶厂当了一名工人。直到2004年,该厂彻底破产,郭益民成了一名下岗工人。
30年来,和老乡的“生死约定”不时撞击着郭益民的内心深处。他说:“几十年我都在琢磨这事,存钱、查资料做了很多准备。”2009年2月,在烈士李保良牺牲整整30年后,已经50岁的郭益民正式踏上了寻访战友遗骸的征途-----我只记得当时我是看得泪眼模糊,泣不成声。
老兵不死,战斗不已,但老兵也会远去。岁月翻过,战争虽已远,可和平来之不易,现在的00后,是否能有半点那场战争的印记?而走向繁荣昌盛的共和国,又怎能忘记那些为保家卫国而捐躯的先烈和勇士?
谨以此文,向在那场战争中,浴血奋战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英勇牺牲的烈士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