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第一次参加头马演讲俱乐部,赋能班同学李聃挑战的即兴演讲题目是“延迟满足会更快乐吗”,她举了小孩糖果实验,忘记她用什么论据来验证更快乐了,只记得过程中我有 N 多想法,今天再细想。
糖果效应可以揭示延迟满足的能力吗?
糖果效应是一场著名的“延迟满足”的实验,操作是告知孩子们可以马上吃掉一颗糖果或者等待后再吃可以获得两颗糖果。结果是三分之一的孩子能等待15分钟获得奖赏。后期跟踪时发现成长期与成年后的成绩与小时“延迟满足”的表现有关联。糖果效应指的是小时自控、判断、自信的实验可预测长大后的个性。
可是呢,也有反对观点:糖果可能不能作为自控的有效测试。因为不同孩子对糖果耐受能力不同。低收入阶层孩子能力低于平均水平。
也就是说,孩子在实验中是否能延迟满足,是要看这个诱惑的强烈程度,对于日常中不缺糖果的孩子,等待可能无须多少控制,对于日常极缺糖果的孩子,那就是一项极大的挑战。
实验过程没有控制孩子对糖果的欲望差别因素,孩子对糖果的感受阈是不相等的,测试出来的时间差就不只是延迟满足的能力。
换句话说,生活中不怎么缺 XX 的孩子,他在 XX 上的延迟满足能力就稍强呀。
另外,那些成年后的成就是基于延迟满足的能力还是基于本身较好的家庭物质基础和教养?
此快乐非彼快乐
糖果实验说的延迟满足现象,还是要斟酌的,而糖果实验其实没有量化满足感(快乐)的变化。
糖果实验中孩子已知延迟满足后能获得奖赏,不论即时进食和延迟进食,吃糖果的快乐是必然的。两颗糖比一颗糖更有满足感,这似乎也是必然的。
如果说糖果实验中延迟满足会更快乐,只是基于两颗糖多于一颗糖的快乐,还可能添加了基于获得奖赏的快乐。这两种快乐都非本然的一颗糖的快乐,已然是换了对象。
也许不会更快乐
如果不换对象,延迟满足后会更快乐吗?还是给孩子一颗糖果,却告知他们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吃(比如放学后),那孩子等待到放学再吃,会明显比当时进食更快乐吗?想想,似乎不会吧。一颗糖还是一颗糖的快乐。
有朋友说自己童年父母管教很严,大学时第一次吃麦当劳,当时觉得充满自由的幸福。成年满足自由的需求VS童年满足食欲的需求, 相对来说,前者快乐更大,可是,此快乐非彼快乐。
还有一些延迟满足的情况很有意思:
- 饿肚子想吃饭却没得吃,等到可以吃的时候,是不是觉得饭菜更香?
- 膀胱充盈有尿意,可是费了长时间才找到厕所,尿尿的时候是不是更爽?
这两种延迟满足后拥有的快感,好像是增加了,但是有必要体验这种“更快乐”吗?
可能不会快乐
有一些自己心心念念想要的东西,却暂时无法拥有,等到有机会拥有的时候,就觉得已经不再喜欢了。这点不用举例,实在太多了。
延迟满足究竟是什么
这次即兴演讲主题是在《少有人走的路》中提取的,这本书十年前我认为是当时我读到的最好的心理学书籍,今天回看延迟满足这一部分,觉得未论述充分。
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少有人走的路》
如果一个5岁的男孩多一点儿耐心,让同伴先玩完,自己等到最后,就可以在没有人催促的情况下,享受更多的乐趣。对于6岁的孩子而言,学会吃蛋糕时不先把奶油一口气吃完,或者先吃蛋糕,后吃奶油,就可以享受到更甜蜜的滋味。——《少有人走的路》
5岁孩子不能等待,是他没有足够的预估能力,他并不能确认是否有“奖赏”及“奖赏”足够有价值。没有人催促、独自一个人玩的乐趣也许并不足以成为奖赏,甚至还不及在人群中争抢以显示控制感的乐趣。吃蛋糕的例子就更有问题了,哪种吃法更愉悦是主观的感受,不是定律。
延迟满足能力高低与奖赏的相对价值、困难的判断能力及实际完成事情的能力相关。
人的大脑是倾向于选择简单的、直接的、符合习惯的事情,反常的行为需要刻意控制,打破原习惯形成新系统也是需要技术。延迟满足不是说说就能做到的。
有一种快乐,是觉知到自己的目标、能控制自己的原始欲望、经历求而不得却继续努力的过程获得的控制感、成就感。这种自我心智成长与成熟的快乐,是延迟满足真正的意义。
So,延迟满足并非是先苦后甜的简单思维习惯,也不只是耐心或坚毅或吃苦耐劳等等品德,它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建立系统抵抗天性而逐步建立新行为甚至形成习惯的能力。
如何锻炼能力,有空再说,但是那些否认孩子真实感受的语言和行为,并非锻炼延迟满足,而是锻炼孩子虚假反应,甚至会让孩子怀疑自己的真实感受。比如在孩子说“饿”“疼”“冷”“热”“累”“无聊”“不好吃”等等感受时,得到的回应是你“不饿”“不疼”“不冷”“不热”“不累”“不无聊”“好吃”等等。
- 妈:你怎么不吃呀?
- 娃:不好吃。
- 妈:很遗憾饭菜不合你的品味。
- 娃:我不想吃,妈妈,我想吃 XX。
- 妈:你更想吃 XX,我也想为你准备你喜欢吃的,可惜今天我已经做好了饭菜,没有材料和时间再做 XX了。你可以选择现在不吃,或者先吃这些菜,我 NN 时候给你做 XX。
尊重彼此的感受和需求,内外一致地表达,我想,是心智成熟的必然表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