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不拆不成器
不肯刷题的娃,怎么多做练习巩固所学?他需要一个学生!

不肯刷题的娃,怎么多做练习巩固所学?他需要一个学生!

作者: 熊妈侯蕾 | 来源:发表于2023-05-10 22:57 被阅读0次

    在我的视频号里,有一个固定的栏目是“熊宝小讲堂”:我让娃把他学过的东西都像老师讲课一样讲出来。不管读过的书还是上过的课,小古文、英语课文、地理知识、历史故事……娃讲得自得其乐信心爆棚,我听得满心欢喜合不拢嘴,当然少不了转发朋友圈嘚瑟嘚瑟。

    直到……有人私信我:亲,你这样秀娃真的好吗?我看你的朋友圈会觉得焦虑。

    看到消息的时候我呆了两秒,本来不打算理会这种“不要你觉得就要我觉得”的霸总思维,却瞬间转念——感恩他,让我重温了自己为啥非要这么高调的让娃出镜录视频的初心。

    原本,是因为娃学东西不够扎实,总是满足于一知半解啊!

    当然,听到我这么说,抗议的圈友多半会嗤之以鼻:觉得孩子学得不好?你倒是让他老老实实在家蒙头苦学啊!拿来秀还故意说这样的话,根本就是凡尔赛!

    这……我还真不怪他。在咱的传统认知里,无论是“书山有路勤为径”的古训还是先贤“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的典故,都给我们留下了一种默认的印象:学习就应该是一件“自己埋头苦干的事”。学不好?你就继续好好学啊!哪有明知自己不咋地还专门出来显摆的?

    真不是瞧不起古人总结的宝贵经验,只不过时代不同了,现在咱看的书已经不是竹简纬编、接触的知识也不止明经诗词,说句落俗套的话:“当今世界信息爆炸……”学习的观念也得跟上潮流及时更新啊!

    这不,为了更新自己的学习效率,我最近就在读这本书:

    看看封面上端这句亮闪闪的口号——什么都能学,什么都能精——你心动了没?别急着说“不可能”,作者彼得·霍林斯可是专门研究学习法十几年、精通心理学和脑科学的专业人士。就算你怀疑“能有这么好的事儿吗?”,至少也听听人家说了啥,兼听则明嘛。

    为了让大家学的明明白白,作者本书中分享了“从菜鸟到专家的10步法”。

    虽然前面的步骤看起来跟小朋友的学习关系不大,但你注意到这最后一步了吗?作者说:

    学习过程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它最容易被忽略,但其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你需要去教别人。

    是不是有点颠覆认知?学习中,老师是“传道受业解惑”的角色,学生跟着老师学天经地义,怎么学着学着还要解锁新身份了?这合理吗?

    要知道,可不光是咱看书的读者会有的反应,作为“学习专业户”的孩子,看到这样的要求更是一头雾水:我我我……刚接触新知识才多久啊?好不容易理解个大概、囫囵吞枣的塞进脑子里,还没来得及好好练习呢,怎么可能“去教给别人”啊?

    说到这里,我也很想问问各位亲爸妈,你家娃在把知识“学到手”之后,会积极主动的“好好练习”吗?具体一点说,如果老师不要求,爸妈不布置,他会不会在下课后主动要求做几张练习卷、甚至给自己来个小测试啥的?

    反正我家娃,不会。相反,如果我要求他“多多练习”,他还会想尽办法拒绝,能少做就少做,能不做就不做——咱就说,如果等着他“好好练习”,从“囫囵吞枣理解个大概”进展到“完全消化融会贯通”,靠谱吗?

    相信此刻,跟娃斗智斗勇经验丰富的老母亲们一定精准get到了困难所在。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书中对“第十步:教给别人”的解释说明,是不是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啦?

    这一步要求你的大脑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组织所学的知识。在重新组织并把所有信息传递给他人的过程中,你会不可避免地发现自己的理解中还存在断层,这就会迫使你重新学习收集到的资料,填补缺失的环节。

    你看,这个问题可不光是娃们才会遇到,每一个学习者(无论你学的是什么)都在面临同样的考验:

    刚开始学习一个新东西的时候,总是会“不可避免的存在断层”——这就是学习的正常状态,本身并不是啥大问题;但,就算我们自己也承认这一点,真的能清晰的看到是哪里“存在断层”吗?这个恐怕就很难。就像拿一张明纸用铅笔描下面的图画,如果不是把明纸拿起来,根本就看不出自己哪里已经描过、哪里没有描到!

    你可能会说,先拿起来看看,发现哪儿没描到,再铺回去重新描不就行了?可是一旦把明纸再放回去,就又回到了“看不出”的状态,这个悖论恐怕不那么容易解决啊。

    当然,孩子们学知识都是要经过练习、测验、考试重重验证的,他们的“断层”中的大部分也有机会显示出来、查漏补缺。不过……这就是最高效的做法了吗?显然,彼得·霍林斯找到的“更好的做法”,就是“教给别人”。

    这里有几个建议。第一个建议是为你所选的大主题做一个讲解视频,或是做一个展板或者写一篇博文。

    不论采用什么方式,关键是不要忽略这一步,因为教学能让你巩固所学的一切。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大脑必须接纳关于所选主题的新颖视角,并且以更有助于记忆和高效使用的方式表达出来。在教授一个特定的主题之前,你可能还理解得不够到位。但是只要教过别人,你就会理解得更加透彻。

    发现了吗?“教给别人”的过程对大脑的调动和锻炼,真不是学校里常见的纸面练习题所能达到的。它不仅要求大脑“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组织所学知识”,还得找到“所选主题的新颖视角”,同时还要考虑选择“更有助于记忆和高效使用的方式”进行表达——这些,都是充分调动学习者积极性的“主动学习”,不仅能够充分激发理解深度,而且是全方位的使用和锻炼。

    难怪作者会说——

    它会进一步加深你对知识的理解,因为理解到位与能够教给别人,是完全不同的。

    当然,老母亲之所以选择了“让娃录视频讲解”这种方法,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做纸面练习,娃不乐意啊!学校老师布置的那是没办法,回家还想让他继续“做作业”?那绝对是能拖就拖能磨就磨,亲子关系都能碎成渣渣。

    但录“教学视频”娃愿意啊,而且还特别享受“当小老师”的感觉。不仅常常完美主义上脑不能容忍一点瑕疵、宁愿反复NG重录,甚至还主动查阅各种补充资料、力求让自己的讲解更加“丰富充实”——这简直精准契合了老母亲希望娃“反复练习、广泛拓展、深入理解、精准记忆”的辅导需求。

    就说这个原因,如果你也是肩负着辅导功课重担的学生家长,难道不心动吗?

    可能你要说:我娃不肯出镜录视频,是不是就不适合这种方式呢?不用担心,“当小老师”也并不是非得录视频啊。

    你可以简单地和别人交谈,向他们讲述你学到的东西。关键在于汇集之前收集到的所有信息,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完全不熟悉这个主题的听者也能掌握。

    发现了没?这不就是平时咱让娃做完题目以后,给咱再讲一遍嘛!

    没错,但有一个关键可别忘了:他得有“我在教别人”的主观意识,才能达到主动学习的实际效果!

    学习的最关键步骤是“教给别人”,如果我们就是那个“别人”,咱能做的,就是让娃感受到“当老师”的自信和成就感!

    那么问题来了,平时你让娃给你讲题的时候,你是什么什么角色?是听老师讲课的学生吗?还是来审查老师讲课的上级领导呢?

    期待在朋友圈下一拨儿“秀娃”的大趋势中,看到你家的小老师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肯刷题的娃,怎么多做练习巩固所学?他需要一个学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mgd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