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矫枉过正。

作者: 大乐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22-04-26 04:22 被阅读0次

矫枉过正,指矫枉弯曲的东西超过了限度,使其又弯向另一边。比喻纠正事物的偏失、错误过了头,而陷入另一种偏失、错误之中。

成语出自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原文:“《春秋》为人不知恶,而恬行不备也,是故垂累责之,以矫枉世而直之。矫者不过其正,弗能直,知此而义毕矣。

后人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矫枉过正”。

白话来说说这个典故,发生的时间有点早。周武王灭掉商朝以后,总结了夏、商两朝灭亡的经验教训,把王族和功臣按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分封到全国各地,成为诸侯,进行分区管理,以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当时共封了800个诸侯国。

这就是早期的春秋列国,比如齐国是姜子牙的封地;郑国是姬发弟弟的封地;鲁国是周公旦儿子的封地;秦国,那地位是最低,给周王室养马的……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国的后代们并不他们祖先那么忠于王、一心扶助周王室了。他们之间因为利益关系,起冲突,你争我夺,互相攻打,长期进行争霸战争,周王朝则日趋衰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秦王朝,他废除诸侯分封制,将天下分为36郡,以便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但是,由于秦王朝对人民实行极其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激化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终于爆发了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农民大起义。

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以后,认为秦王朝所以灭亡,是因为没有分封诸侯,造成处境孤立。于是,他改变这种局面,恢复分封制,刘邦设立王、侯两级爵位,大封功臣。但是,后来诸侯们又纷纷叛乱。

汉景帝在镇压了吴楚七国叛乱后,下令把诸侯王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朝廷;王国的行政南朝廷任命官吏处理,以巩固中央集权。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撰写《汉书-诸侯王表序》时,对此评论说:西汉初年恢复分封制,大的诸侯王国跨州兼郡,拥有几十座城池,宫室百官的制度同京都的朝廷一样,真可说是矫枉过正。

这个成语的寓意:

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成语告诉人们,欲速则不达,事情一旦过了头就会引起其他的错误。人们更多的是要学到如何恰如其分地处理事情,避免矫枉过正。

春秋后期列国

相关文章

  • 典故——矫枉过正。

    矫枉过正,指矫枉弯曲的东西超过了限度,使其又弯向另一边。比喻纠正事物的偏失、错误过了头,而陷入另一种偏失、错误之中...

  • 成语矫枉过正的典故

    我最初接触矫枉过正这个成语,是学习“毛著”时,那时候年轻,理解不深。 矫枉过正的意思是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 成语矫枉过正的典故

    西汉时期,汉景帝担心诸侯势力过大会自己称王,出现中央管不住地方的局面,就采用晁错的建议,借故削去几个诸侯王的封地。...

  • 治盛世,亦须用重典

    一,治乱世,用重典的由来 1,人人都知道治乱世需用重典,也就是需要下猛药,才能矫枉过正。 典故见《周礼、秋官、司寇...

  • 怪状 | 这个社会不能“矫枉过正”!

    矫枉过正 “矫枉过正”一词出自《后汉书·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入矫枉过正之检。”本是用来总结汉景帝担心诸侯势...

  • 不过正,不足以矫枉

    一位朋友说,要改变目前的现状就要矫枉过正。我问他,“矫枉过正”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矫枉过正才行?他没有回答。 毛教...

  • 没有“矫枉过正”哪来的“拨乱反正”?

    没有“矫枉过正”哪来的“拨乱反正”? ...

  • 素言

    矫枉过正 用力过猛 2018-06-07

  • 2022-05-03

    矫枉过正 汉语词语 本词是多义词 共2个含义 矫枉过正(jiǎo wǎng guò zhèng),汉语成语,比喻纠...

  • 【无戒学堂】你的自嘲,矫枉过正了吗?

    你很多矫枉过正的自嘲,都是因为自卑。 ——卡西 –01–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典故——矫枉过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mgq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