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忽略的真相
孩子为什么没有学习动力? 是把学习当做了任务,还是当做了一件快乐的事情来做?
很多人会说,学习怎么可能快乐呢,“学海无涯苦作舟”,所以,学习是件苦差事。
而主讲老师张老师不这样认为,他说“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因为它满足了我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学习动力是与生俱来的,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也是如此,而我们很多家长,把这个动力扼杀了。”
为什么这么说?张老师说,每个孩子小时候,都是“十万个为什么”,而家长怎么对待这些为什么,却都很不一样,有的借机引导孩子读书学习,引发求知欲,有的会不耐烦挥手让孩子一边玩去。
父母这两种不同的反应,自然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而怎么引导,我想这需要我们做家长的,进一步进行学习。
另外,在对待孩子学习时“出错”或者考试成绩不好的情况时,家长的反应也是导致孩子动力缺失的原因。
同样是考了九十分,同样是错了几道题,你是不是大发雷霆的那一个?发火不能解决问题,批评也不能,但也不能就听之任之或者只表扬不批评吧?
张老师的建议是:先鼓励,再批评。在一顶优美的大帽子扣下来之后,对于批评的话,孩子往往会更加容易接受,进而吸取教训。
孩子是父母模板的刻印,孩子学习的时候,我们在做什么?刷手机?看抖音?煲电话粥?
我们要求孩子周末完成作业以后,还要做若干习题试卷的时候,自己有没有在批判领导安排的额外任务?我们在孩子成绩不好大发雷霆的时候,想一想自己辛苦工作的成果不被领导认可还要挨一顿批,心里是什么感受?
二:厌学的孩子都经历了什么?
1.过高的期望让孩子无望。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很多家长对待孩子都是这样要求的,孩子分明已经很优秀了,却总希望他更优秀,考了班级一要考年级一,考了年级一要考区级一,要上重点学校上重点班,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久而久之,孩子会不堪重负产生厌学,然后成绩下滑,甚至出现心理方面的疾病。
2.成绩下滑导致动力受损。
这是多数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若成绩是波段式起伏还要好一些,若是直线下滑,孩子会看不到希望,进而产生厌学。
3.不当的批评导致孩子进一步受挫。
孩子出现学习困难以后,很多家长会产生焦虑情绪,对孩子进行批评,指责,埋怨等一系列负面评价,这会导致孩子本就已经缺失的学习动力进一步匮乏。
三:如何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
1.教育只做正向引导。
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喜欢被表扬,被鼓励, 那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就要接受我们随时可能会爆发的指责和批评呢?
2.启发孩子梦想,树立学习目标。
你有梦想吗?孩子有梦想吗?没有梦想的人,就没有了努力的方向,虽然那梦想可能很遥远,永远不会实现,但那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若还没有,从今天开始,树立一个吧!
3.让孩子看到希望。
孩子在学习目标和动力缺失以后,我们需要做的,是帮他找到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逃避或者施压。
很多时候,我们会走弯路,比如找的解决方法不恰当,孩子抗拒不配合或者不起效,这时候不要急躁,此路不通就换一条路,实在不行寻求外力帮助。
当他在学习的道路上看到了希望,他的自信心就会重拾,学习动力自然也就回来了。
4.过犹不及
在教育内卷的今天,层层加码,是太多家长对孩子正在做的事,做完作业有辅导班,辅导班上完有习题试卷。
试想一下,如果领导是如此对待我们的,而且没有精神鼓励没有物质奖励,我们是继续拼命还是心生退意?
过犹不及,会学会玩才是王道。
整个课程中,张老师一直在重复这么几句话:
我们对孩子,一定要多鼓励、认可、肯定、支持,多进行正向引导;少指责、批评、唠叨、抱怨,少一些负面评价。
若要孩子改变,我们做家长的首先要做出改变,另外,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一定要统一战线,不可反复无常,“父母反复,孩子起伏。”
我们对孩子,一定要无条件的接纳、支持、信任、鼓励,我们眼中的孩子是什么样,他就会成长为什么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