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心流》的作者契克森米哈赖是著名的积极心理学家,经过多年对成年人如何获得生活幸福秘密(如何获得快乐即心流体验)的研究,提出心流体验对人得重要性,指出快乐是正面情绪的原型,从亚里士多德之后的许多思想家非常关注,人类的所作所为最终都是为了追求快乐 。“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
我们如此多的芸芸众生之所以拼命的追求财富、权力、健康,都是为了能够借此得到快乐。追求快乐也是不是因为他可以给带给我们其他好处,因为快乐本身就身就是目的。所以心流这本书的重要研究对象就是寻找如何获得快乐的渠道。财富的增长对于获得快乐几乎没有什么影响,研究发现亿万富翁只比普通人快乐一点 。上世纪60—90年代美国随着个人收入增长了两倍,自评觉得自己比较快乐的人始终稳定在30%的左右。由此可见,物质上的匮乏消失之后,心理层面的幸福感与自身潜力挖掘程度直接相关,而进入心流的状态就是人生巅峰状态,全身心的做某件事情,沉浸在工作之中,失去时间感,产生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这种状态的活动与你的财富权力地位无关,容易体会到持久的成就感,更容易比别人产生自信,只是因为单纯的个人生活比别人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某些技能或者有利个人成长潜能发挥上能够感到快乐更重要。当然快乐这种情绪的个人主观色彩比较严重,对情景的反应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显著,有的无论外在情况如何,始终都能觉着自己很快乐,有的则恰恰相反,始终都觉着自己不快乐。而其他的情绪更容易受到外在变化的影响,也许是另一种途径有助于提升快乐的程度。同时生存目标的设定也至关重要看,有目的的采取行动或者迫于外部压力采取行动都比漫无目的活动好的多。例如青年人离开成年人监护时感觉状态最好,而在学校与公共场合感到异常拘束。好的环境的确可以让人心情更加愉悦,同时给我们工作更多的灵感和创造力,甚至外出度假旅游也可以让我们头脑清醒,更新观念,以最佳的状态来审视自我。
如何才能进入获得心流体验的门径呢?作者认为了解自身的情绪非常重要,情绪是构建大脑意识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的情绪反应帮助我们针对环境采取相应的行动。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必须充分发挥情绪、意图、思想之间关系,学会控制点自己的注意力,花费更多的心力去吸收知识与技能。学会运用情绪调动集中个人的注意力去进行思考,只有三者之间协调起来,有强烈的动机、坚定的目标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发现在日常生活之中我们的心、意、念很难达到同步平衡是难以进入心流状态的主要原因,通过制定清晰的目标、采用适当的手段,即时反馈等方式更容易进入心流活动。同时,在工作之中所作事情必须与自身能力匹配才能容易投入其中,挑战太大人容易感到恐慌焦虑,难度太小就会感到乏味无趣,所以例如在线游戏的设置上,总是选择水平相当的棋手对弈也是如此道理,不管是失败之后的觉醒状态,还是胜利之后的掌控状态,让人通过与水平相差无几的选手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
参与什么样的活动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呢?工作的状态特别是心智运作投入程度最高的时候更容易进入心流,原因就是挑战难度月应变能力都很高,目标明确,回馈迅速。当然同一份工作会给人不同体验,因为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工作中任何一项业务,比如有人喜欢执行而不喜欢开会。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生活,重视人际关系的互动个,减少工作之外的独处时间,特别是加强与朋友之间和未成年子女之间的相处更能获得正面反馈。大多数人对于工作有些无可奈何,充满矛盾的态度,虽然知道工作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但在真正工作时又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原因就是在青少年时期对于工作和娱乐看法不能正确的区分开来,认为工作是必需但不愉快的,娱乐是愉快却无用处的,这种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断的强化。事实上工作当中是成年人生活中心流出现最多的时候,原因就是工作比我们每天做的大部分事情更接近于游戏,明确的目标,清晰的规则,有效的反馈等,等容易让我们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工作当中的实际感受往往会超出我们的预期。对工作持有偏见源于我们对于工作的偏见,雇主其实并不真正关心员工内心感受,认为闲暇时间的增多会让我们更快乐。同时努力在攀登职业巅峰的避免成为工作狂人,尽管工作时间更容易进入心流时刻,但是我们还是要在工作之外更多的拓展自己的能力边界,让自己对工作生活有更多的感知,有效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要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记录自己的真情实感。比如作者举出过去总认为文章发表时刻自己最快乐,最后根据记录却发现写作过程最能让我体验到心流的畅快。根据这个状况优化了工作流程,优先完成自己想写的题目而不是根据媒体的需要,然后等待时机进行发表,这样更容易更多的获得心流体验。心流体验之所以难获得就是高技能的获得需要刻意学习的过程,不能达到一定的水准你很难从技能中感受到这种得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不断的控制注意力、投注大量的精力才可以实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