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见到娟子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地散步。
以前,在这个时间很少见到娟子她们一家,因为晚饭后是他们儿子写作业的时间。
娟子的儿子今年上二年级了,还没有形成独立写作业的习惯。孩子一写作业,娟子和丈夫就轮流上阵指导。
一般是娟子先登场,等到她的情绪变得焦躁不安,接近爆发的临界点时,她就赶紧撤下阵来换上丈夫。
用娟子的话说:只要儿子一写作业,我们家的气氛就特别严肃,连空气的流动似乎都是小心翼翼的。
我好奇地问:“今天怎么有时间出来玩呢?”
娟子笑着说:“这不是学校都给孩子减负了吗!现在孩子的作业很少,基本上在学校就完成了。我们做家长的终于解放了!”
学校给孩子减负,好像最受益的是家长。
不用再陪着孩子写作业,不用再喜怒无常,不用再担心心梗脑梗。
没有了作业的苦恼,一家人母慈子孝,其乐融融。
减负是如此的顺应民心,那当初布置作业的初衷又是什么呢?
看到学生减负后皆大欢喜的局面,我为什么会有一种掩耳盗铃的心虚呢?
我想心虚的不止我一个人吧!
朋友小刘,标准的80后,像我一样,对小学生减负感到惴惴不安。
毕竟,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写作业就是学生的本份。
这种根深蒂固的想法或许不再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但是要巩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除了用写作业这种传统的方式,更好的方法在哪里呢?
小刘的女儿上三年级了,在减负政策的关怀下过着闲适悠哉的日子。
上个周末小刘给女儿搞了个突袭:听写生字。
听写了50个字,写错了8个。
小刘感叹:“学校给孩子减负,我可不能减,我再不给她增负,这孩子怕要不及格了!”
小刘给女儿增负的方法无非是多报几个辅导班。
父母对孩子的预期不同,所以父母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要求也不同。
有的父母希望给孩子一个无忧无虑、放飞自我的童年;有的父母希望孩子从小就优秀、至少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其实减负、增负初衷都没有错,都是为了孩子着想,就是看父母对孩子的预期是什么,或者说,父母想要一个怎样的孩子。
小学减负:几家欢喜几家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