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论语》后的几点困惑

作者: 抱朴讲堂泽溪 | 来源:发表于2019-07-08 22:55 被阅读1次

本次学习印象最深刻的是讲到“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我们要保持敏感,不敏感就不知道自己的念头,就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就不容易攻自己的恶。

时时刻刻清清楚楚知道自己的念头在想什么,不要让自己的欲望带着你走,做为恶的事情,所以人时时刻刻要在念头上反省、修行、反思、敏感、过敏、敏觉,觉察自己在想什么。

这让我想到《大学》里诚意正心,大概也是这个意思,并且又与老师之前常常强调的“念头上做功夫”相合,可见念头修好了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 

有如下几个困惑: 

1.“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一句,老师说要行恰当的礼,不要让不同的礼产生冲突,可是礼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很恭敬的行为了,为什么会因礼不同而起冲突呢?

 2.老师讲到礼,是对关心别人以至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的自我约束。可是关心、爱护别人为什么还要用礼约束呢?是不是因为关心、爱护的本质也是一种情感,也要加以节制,要恰当、中和,否则也可能会泛滥,比如有时候因为关爱太切可能会出现类似于“恨铁不成钢”的恼怒或者“因爱生恨”的怨恨。

 3.是不是礼一定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因为它的本质是仁爱,因为对别人有仁爱之心,爱怜他们,也就一定会态度温柔体贴,对待长辈恭敬温和,希望他们跟自己的相处是舒适的。

 4.“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一句,感觉字面上总是会理解为“夷狄国家因为没有礼乐的制度和仪式,还不如已经灭亡了的中原国家”,为什么这句的解读是正好是相反的?

虽然有好多具体的不清楚的问题,我感觉整体的原则我是明白的,就是产生任何行为的根本是看它的出发点,是无私——对别人仁爱,因此产生礼的约束,还是有私、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对别人态度恭敬,但是没有仁爱之念。

相关文章

  • 学习《论语》后的几点困惑

    本次学习印象最深刻的是讲到“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我们要保持敏感,不敏感就不知道自己的念头,就不知道自...

  • 读《论语》――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成语 困而不学 释义 困:困惑,不明白。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 原文 《论语·季氏》(16·9...

  • 学习《论语》几点感悟

    ​ 这次的课听得清清楚楚,不但了解了文本的意思,还了解到意思后面的意思。以下几点特别有启发: 1.仁者必有勇,对道...

  • 2016.3.10——0210——爽丫头——《为什么学论语》

    我想要学习论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想要了解中国的主流文化——儒家文化。在谈论《论语》之前,我想先聊聊儒学。中国...

  • 每天读《论语》Day1

    今天开始学习《论语》的几点感受: 1.人生就是一趟学习之旅。学习和适应各种角色,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会爱、理解和宽容...

  • 读书路上的几点困惑

    翻看以前在博客上写的文章,再对比最近写的文章,发现自己的文字书写能力明显呈现一个断崖式下跌。 自从工作以后,很少读...

  • 写作中的几点困惑

    曾以为,把自己心中所想如实写下来,便是写作。后来有高人指点说,这是记录生活。我方才知道自己的“痴”和“迂”。有...

  • “劳动”课的几点困惑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教育部于2022年发布的课程标准。其中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了“整理与收纳”“...

  • 得到学习后的几点反思

    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几点: 元认知能力 思考自己思考的问题 ,当自己出现情绪问题的时候,自己现在可以轻易的发现情绪问题...

  • 学习学习方法ing

    最近跟随得到中靳大成老师的《论语通读》课程学习《论语》,为何要学习《论语》,主要想通过系统学习《论语》对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论语》后的几点困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mmz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