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自我赋权这个词,好像是在一个漫画里,
就是微信公众号那种,长图漫画。
当时我好像被这个词击中了,想了半天,
我好像从来没有意识到,人是需要自我赋权的。
比如,你真的相信自己是生活的控制者么,
很多没有意识到的方面,你给自己可以做决定,
可以做选择的权力了么?
别人不知道如何,反正我是想了半天,
好像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我都不碰,
也说不清为什么,反正就是不碰,似乎跟我没关系。
自我赋权,所说的权力是什么?
提出不同观点的权力?出手干涉的权力?发言权?决定权?
我能想到的最根本的权力:我的意识是否被允许延伸到某个领域。
生活中,职场上,我们都会看到,有的人呼风唤雨,
到哪里他都敢指手画脚,一副主人翁意识爆棚的样子,
有的人唯唯诺诺,开会溜边,凡是都没意见。
当然这种情况可以有多种解释,
我觉得从自我赋权的角度也可以解释清楚。
武志红的心理学课中,有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
小孩子在与父母等养育者的互动中,
体验到自己的意志被允许如排山倒海般涌出。
我发出的意志是否被外界允许,这种感受,经过多次互动,变成一种观点。
有的孩子体验到被允许,有的孩子体验到不被允许。
这就是自我赋权程度的来源。
表现差异举几个例子,你感受下:
A:我的话还是不说了,说了也不一定有人听。
B:大家别争了,先听我说说。
A:关于生活中的很多选择,我都没什么想法。
B:我对未来的生活有很多设想,丰富多彩。
发现了吧,前者与后者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
前者就像一个闷罐,把自己的意志闷在心里,
意志的小爪子刚想伸出去,就被他抓回来,
仿佛在说,乖,在家呆着,外面并不欢迎我们。
后者更像到处奔跑淘气的狗,贱嗖嗖的这闻那看,
肆无忌惮,意志像八爪鱼一样,伸向一切他感兴趣的地方。
从这个角度看,为什么我们做一件不熟悉的事总是缩手缩脚?就有了答案。
因为不熟悉的事会有很多陌生的情况出现,
你不知道那个潜在的小世界是否欢迎你来乱搞,
所以每一次练习,都是熟悉的过程,
也是不断确认自己的意志可以安全延伸的过程。
得到确认,就会安心,无法确认就会担心。
确认意识可以安全延伸,也就是被赋予权力。
很多家长都无意识地进行了自我赋权,
他们认为自己天然就有权力干涉子女的生活。
也不知道这份权力哪来的。
我的生活我说了算,还是我的生活你说了算。
这种权力之争随处可见。
生活中能否自我赋权,也很重要。
被生活推着走,是大多数人的现状。
给什么就用什么,推到哪就呆在哪。
但另外一些人,会像仓鼠收拾窝一样,没完没了的折腾,
直到生活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很多事情,你实际上已经拥有权力,
但你不知道自己可以,这就需要自我赋权。
意识需要领地。
领地需要尿上去,来标记,来确认。
领地的边界也需要反复试探和确认。
在家里,要试探与父母之间的边界。
在外面,要试探与其他人之间的边界。
自我赋权,就是勇敢的占领原本属于自己的领地。
天下没有无人的领地,你不捍卫,就一定会被别人占据。
我们不做侵略者,但要坚决捍卫自己的“国土”。
公众号
雍然驿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