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0日下午,中原名师李艳平小学语文工作室进行了线上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继续交流对部编教材语文要素的梳理情况。
本次活动由王豫英老师主持,下午3:30准时开始。
郭佳佳老师选取的语文要素是“理解课文内容”,郭老师通过梳理发现,关于理解课文内容这个语文要素在统编版教材中有明显的梯度。每一个训练点都是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
例如一上要求“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一下在继续学习“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的基础上,发展训练“根据信息作简单的推断”的能力,这是阅读理解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是对阅读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实现语言和思维发展的同步。
郭佳佳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想象画面是不是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方法,还需要再查找资料进行确定。
琚晓佳老师选取的语文要素是“理解词语意思”。琚老师用的是笨办法,就是一课一课地找。通过泡泡和课后题寻找有关这个内容的信息。
在梳理的时候,琚老师发现一年级以理解字义和词语为主。二年级开始大量用猜一猜的方法理解词语,三年级关注到了句子,这些句子包括有新鲜感的句子、重要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表达准确的语句、语言风趣的语句、细腻描写的语句、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语句等等。从三下开始涉及理解句子的方法。通过梳理,这些方法有:结合注释、查阅资料、 结合课文内容、联系“阅读链接”、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 由此可以看出语文要素的梯度。等到老师心中有了这样一个框架,就知道每个语文要素要落实到什么程度。
王豫英老师选取的语文要素是“搜集资料”。最初王老师觉得对这个语文要素是一种碎片化的认识,梳理完之后,才对这个语文要素有了系统的了解。王老师发现“搜集资料”这个语文要素在单元页中共出现了9次,在三上第1次提出收集资料,到四年级下册明确提出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五年级下册提出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六年级下册又提出运用学过的方法整理资料。我们可以看出编者的匠心独运。
王老师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可以尝试把搜集资料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大家交流之后,李校长先是肯定了大家的工作,找的很细,很用心,接着为接下来的梳理工作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
1.建议把初步整理的内容再次归类整理,可以用表格,按照年级,或者学段,根据内容的多少进行进一步归类。
第二步要借助一些资料,例如课程标准、教参等准确确定这个语文要素的每个知识点,训练点。
第三,明晰目标。明确学完这一课之后学生要达到哪个标准。
第四,要有策略性的意见,明确在一节课的语文要素的学习中,要用什么方法达成目标。
通过今天的交流,我们不仅系统地了解了这几个语文要素的前世今生,也明确了接下来的目标。相信大家在接下来更深入地梳理中,会收获更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