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花下笔谈【63】

花下笔谈【63】

作者: 木芙蓉花下 | 来源:发表于2018-09-02 20:10 被阅读0次

145

周制和秦制

皇权需要制衡,三代封建,等于皇权层层下放,基础是一些小贵族封地,相当于地方自治。每块土地就有各种错综复杂的大小领主的契约义务关系,巧取豪夺的兼并就不存在。契约社会,责权利清晰,也就是法治的来源。地方自治也是民主的来源。

总体上,这是欧洲工业革命前的制度,奠定了现代文明的社会基础。

这就是所谓周制。

具体在各民族和地区,会有些差别,但是,文明的基本格局大同小异。

春秋战国之后,远东的秦制属于主流制度,郡县制是支撑绝对皇权的制度,民权与皇权是对峙状态,官僚士阶层是为皇权服务的,为民作主总会沦为一个面子工程。不过,秦制下也有大家门阀士族,与皇权的冲突也时有发生,然而,秦制的基本格局却无法改变。

一旦到王朝末年,秦制下一盘散沙的民间,谁都可以做皇帝。不是异族征服就是农民起义,土崩瓦解。周而复始。

北方社会破坏性比较彻底,所以,蒙古满清几十万几万铁骑,横扫上亿人口,南方遭遇到一定抵抗,一是南方商品经济比较发达,二是南方的军事地理教北方有优势。

如何理解治乱和制度流变,需要进行很深入细致的考察,而且要参照欧洲文明史和思想史。各朝典章制度民风士人文艺的兴亡盛衰,需要注意。

阿姨的史学在占有丰富资料基础上,形成有逻辑的文明动力机制,以及汉语诗化表述系统,这是很难得的。

概括来说,远东这种延续三千年的格局,最后导致清末的惨状,这是一个走不出死胡同的失败社会和文明。

但是,回溯历史是为了从迷思里走出,能融入世界文明。消除迷思,也是发现价值的过程。

这几千年,失败格局里存在着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我理解的一是独特的中国文化艺术的品味意境。二是山林文化。三是思想史上的轰轰烈烈的精神。

为什么远东会出现这种迥异世界的特例?这就是需要考察的一个难题。

这块大陆的走势和未来,都是建立在这种文化批判前提下的。三权分立不是民主的基础,在欧洲是那种神经元结构契约社会的权力简化,恰恰是反民主的制度。

这些都是迷思,不仅存在于普通社会民众,要命的是存在知识界。

如果不进行破除,今后还会把握不住要点,从而进入破坏动乱的循环。

我很理解曹聚仁鲁迅们的左翼想法,进行文化铲除也未必完全错误。但是,铲除之后,连茅棚土炕都没有了,一个没有民族文化精神的民族,那是什么民族?它完全没有存在的价值。

这就是我们几乎丧失文化自立的背景,也是寻根问底的动机。

其实,抛开社会失败,我们也发现了古典的美和道。

然而,附庸风雅是不成立的行为,我们要搞清楚许多问题,才能枯树发芽。

说句实话,这个传统就是个埋在土里的枯树桩,重新发芽的前景还不明朗,需要足够的谨慎。日本韩国和东南亚诸国,脱亚入欧,属于明智选择。

这根本就不是一个辉煌文明系统,而是我们仅有的血统。

我看到了它的散落在荒秋的珠宝,才对这个断桓残壁的院落,抱有一份热枕和迷恋。

参禅可以消弭动乱,山水可以治疗伤口,但是,只要少数人能够如此,对于普罗大众,进行这种文化路径,其实是很可笑的。

这是没有法子的法子,竟然也能高标山林,独树一帜,也是难能可贵,也令人啼笑皆非。

146

精神舢板进入深蓝海域

其实,随着商品经济发展,民间有发育趋势,这与皇权是尖锐对峙的。
地方自治和民间组织,市场经济的需要,能扑灭吗?除非搞计划经济和朝贡体系。德意志第三帝国和昭和日本,走的路线还有点说法道理,巴斯走的纯粹是绑架游行。人道主义灾难能否避免和我们的未来三十年,才是困境的具体说法。倘若没有五四和民国以来的传统铲除,我们依然要从六经里开生面,那更是一塌糊涂。文化革命的意义,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去客观理解。有人从正面去理解,也能醍醐灌顶,震耳发聩。你不能说他完全错误,没有价值。老大帝国的新生,需要清晰认知。中国不是什么少年,它甚至不在襁褓里,而是还在妈妈肚子里。何为中国?哪里有人能够回答?一个在妈妈肚子里的国,你连他的模样都没看到,不知道怎么去爱?难道你是看着弟弟出生的哥哥姐姐?你也太牛了吧!

当你的精神舢板进入深蓝海域,整个世界都变了,表象世界的依靠和挣扎,都显得很肤浅,内在的联系和贯通呈现新的秩序,无数道栏杆都遁迹无形。

相关文章

  • 花下笔谈【63】

    145 周制和秦制 皇权需要制衡,三代封建,等于皇权层层下放,基础是一些小贵族封地,相当于地方自治。每块土地就有各...

  • 花下笔谈【49】

    113 《杀无赦》随笔点评 1, 在都江堰农村种花田写诗,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诗歌有时候不能视为那么正儿八经的勾当...

  • 花下笔谈【50】

    114 参议院通过修正案 美参议院通过修正案,制止川普放水中兴。 这件事说明美国底层选举的商人总统是个缺乏战略眼光...

  • 花下笔谈【46】

    109 ◎农耕文明的几缕残光 李敢,四川花农,诗人。在这个撕裂的年代,发现竟然存在一个骊日庄园,这份奇迹不是时代读...

  • 花下笔谈【48】

    112 《老屋》评论 成都市郊农村的土地是黑土地,那种肥沃的感觉非常特别,象一种宝贝,黑到气质里去了。菜农告诉我,...

  • 花下笔谈【47】

    111 视野融合写作 我在进入一种很特别的写作状态,可以称为视野融合写作。随笔吐槽,历史评论,诗歌评论,人物评论都...

  • 花下笔谈【45】

    106 历史观 我明白了。 为什么在今天八年遇到那么多怪异奇论,并且跟这类人做过斗争。 现在,我在接触这个现象源头...

  • 花下笔谈【53】

    121 告诉我,何为中国? 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刻,随着哇的一声啼哭,肺部张开,就开始从先天胎息到后天的呼吸,开始靠自...

  • 花下笔谈【55】

    127 语言与事实脱离 语言与事实脱离,对真相认知的兴趣因为是最危险的事情而被搁置甚至阉割,这将形成深层焦虑。因为...

  • 花下笔谈【56】

    130 重返报恩观【2首】 1 流金七月思恩泉, 未入山门感翠寒。 草堂旧梦随云起, 殿中三真映眼来。 时艰方立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花下笔谈【6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mzmwftx.html